DOI: 10.1021/acsapm.0c00615
在这项工作中,通过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环保型超疏水聚己内酯(PCL)膜,可有效进行油/水分离。首先,通过双头大分子引发剂CTA-PDMS-CTA引发的全氟甲基丙烯酸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了一系列高度氟化的ABA三嵌段共聚物,即聚(全氟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FMA-PDMS-PFMA)。有趣的是,中心非晶态PDMS嵌段侧有两条长的氟化PFMA结晶链,这使得三嵌段共聚物具有典型的液晶特征,其d间距为3.14~3.08nm。当PFMA-PDMS-PFMA共聚物与可生物降解的PCL混合,通过静电纺丝形成杂化纳米纤维膜时,低表面能趋于使共聚物分离并迁移到杂化纳米纤维膜的表面,为高效油/水分离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超疏水表面化学结构。软PDMS链还通过与PCL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牢固的锚固位点,并进一步稳定了PFMA表面层,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所开发的PFMA-PDMS-PFMA/PCL杂化纳米纤维膜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是分离油水混合物的环保替代品。
图1.CDCl3中的OH-PDMS-OH(a)和CTA-PDMS-CTA(b)以及CF3COOD中的PFMA30-PDMS-PFMA30(C)的1H NMR光谱。
图2.HO-PDMS-OH(A)、PFMA30-PDMS-PFMA30(B)、PFMA50-PDMS-PFMA50(C)和PFMA70-PDMS-PFMA70(D)的FT-IR光谱。
图3.(A)在室温下记录的PFMA-PDMS-PFMA共聚物的SAXS曲线。(B)在室温下记录的PFMA-PDMS-PFMA共聚物的XRD图。(C)PFMA-PDMS-PFMA共聚物的第二次加热和(D)第一次冷却DSC热分析图,冷却/加热速率为20℃/min。
图4.PFMA-PDMS-PFMA共聚物样品从90℃(a)的各向同性液态冷却到50℃(b)的LC中间相状态时的POM图像。
图5.PFMA30-PDMS-PFMA30/PCL(A)、PFMA50-PDMS-PFMA50/PCL(B)和PFMA70-PDMS-PFMA70/PCL(C)杂化纳米纤维膜的SEM显微照片;相应杂化膜的表面元素组成的EDS光谱(下图)。
图6.PFMA-PDMS-PFMA/PCL杂化纳米纤维膜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左);PFMA30-PDMS-PFMA30/PCL(A)、PFMA50-PDMSPFMA50/PCL(B)和PFMA70-PDMS-PFMA70/PCL(C)杂化纳米纤维膜的润湿性(右)。
图7.(A)PFMA-PDMS-PFMA/PCL杂化超疏水纳米纤维膜对不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B)使用杂化膜过滤层状油/水溶液的分离过程(水被染成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