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近日,一篇Adv. Mater.论文中,一行字特别显眼“Dedicated to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Nankai University”,南开大学焦丽芳教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母校的百年校庆。
随着能量存储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效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目前,锂离子电池(LIBs)的研究取得极大成功并且已经商业化,但锂资源日益枯竭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丰富的储量、低廉的成本和类似的理化性质使钠离子电池(SIBs)有可能代替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电池,然而Na+半径较大,在电极材料中脱嵌困难导致其动力学缓慢,进而导致其较差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在传统电极中,粘结剂通常用于将单个活性材料与导电添加剂结合。粘合剂通常是电化学惰性和绝缘的,这降低了电极材料整体的能量密度,导致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无粘结剂电极可以提高SIBs的电子导电性和电化学反应可逆性。
近日,南开大学焦丽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Adv. Mater.》上发表题目为“Binder-Free Electrodes for Advanced Sodium-Ion Batteries”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主要研究各种无粘结剂电极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无模板法和模板辅助法。在无模板方法中,主要是电纺丝和活性材料与碳基材料的相结合。模板辅助法需要各种基底,如金属基底(Cu, Ti, Ni等)和碳质基底(碳布、碳纸、碳纳米纤维等)来辅助无粘结电极的制作。无粘结剂电极不仅在电池领域具有优势,而且有望在催化领域发挥其优势。将活性材料直接生长在集流器上设计出无粘结剂催化剂可以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因此,焦丽芳教授认为无粘结剂电极在储能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8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