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北卡州立大学张向武教授:原位集成异质双层复合电解质,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规模化发展
2025/11/26 16:34:54 admin

锂金属电池(LMBs)由于锂金属阳极具有超低的还原电位(-3.04 V vs. SHE)、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¹)以及低密度(0.534 g cm⁻³),被广泛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之一,因此备受关注。然而,实现其长期、安全、稳定的循环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尽管目前对单层复合固态电解质(CSSEs)的优化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关键瓶颈:电解质在阴极与阳极界面处所需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使基于单一聚合物基体的CSSEs难以同时满足两侧界面的稳定性要求。例如,PEO基聚合物虽然与金属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但其较低的氧化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高电压阴极中的应用,同时其较差的机械强度也不足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1.png

2.png

图 1. 异质双层复合电解质的结构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北卡州立大学张向武教授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In-situ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bilayer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scalable high-performance lithium-metal batteries”。研究团队通过直接在电极上,采用原位集成策略开发出异质双层复合电解质(HBCE)。如图1所示,与阴极一体化的复合电解质(CEIC)由离子液体EmimTFSI,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和Li6.28La3Al0.24Zr2O12(LLAZO)纳米纤维组成,而与阳极一体化的复合电解质(CEIA)由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PEGMEA),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和LLAZO纳米纤维构成。这样的设计不仅显著提升了电解质的高压稳定性,还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趋势。


3.jpeg

图2. 复合电解质的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与传统单层固态电解质相比,HBCE呈现出更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图2)。同时,由于其包含的EmimTFSI、PVDF-HFP和LLAZO纳米纤维均具有较宽的抗氧化范围,HBCE的电化学窗口因此被拓宽到5.15 V,表明其能够很好地适配高电压阴极材料。


image (2).png

图3. 锂对称电池循环性能测试以及表征分析。


在锂对称电池测试中,HBCE表现出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图3)。 XPS和TOF-SIMS表征结果进一步表明,CEIC在锂表面会生成大量LiF导致SEI脆化和离子迁移受阻。而HBCE中的CEIA层可抑制LiF过度生成,使其在界面处呈现更合理的梯度分布,同时伴随形成更多的有机组分(如RCOOLi)。这些结构有助于构建稳定且富有弹性的SEI膜。另外,HBCE整体优异的机械强度,使其在抑制锂枝晶方面表现更加突出。


image (3).png

图 4. Li||LFP电池循环性能测试。


在Li||LFP电池中,HBCE同样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图4)。在0.5C下,Li|HBCE|LFP电池初始容量达到156.3 mAh g⁻¹,并在520次循环后仍保持80%的容量(125.4 mAh g⁻¹)。其倍率性能也十分优越,在0.1–2C范围内均能维持高容量,并在恢复低倍率后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值得注意的是,HBCE电池在1C下循环1000次后仍保持87.9 mAh g⁻¹,显示出极佳的长期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image (4).png

图5. Li||NCM811电池循环性能测试以及表征分析。


在更具挑战性的Li||NCM811体系中,HBCE也展现了令人信服的性能表现(图5)。在0.5C与1C条件下,电池分别在300次和200次循环后仍保持127.03 mAh g⁻¹和111.4 mAh g⁻¹的容量。TEM结果显示,CEIA在NCM811表面形成5–10 nm、较为疏松和不均匀的CEI层,而HBCE则在其表面构筑了约3 nm、致密均匀的CEI层。XPS分析进一步揭示,HBCE诱导形成的LiF含量更高,而LiF的高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能够有效稳定界面,从而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5.139389


人物简介:

张向武教授现任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威尔逊纺织学院副院长,塞缪尔·S·沃克杰出教授,校友会杰出教授,及特聘杰出学者。同时担任The Fiber Society主席,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的Fellow以及北卡州Academy of Outstanding Teachers终生会员。199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系,2001年获得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A&M)大学电化学系统和氢能研究中心(2001-2002)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系(2002-2006)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2006迄今,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Wilson纺织学院从事纳米纤维材料、电池材料(电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其它功能材料等的研究,已先后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的研究经费共900多万美元。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约300篇科研论文,并出版两部专著。在多个国际会议或全国会议担任会议主席,并发表了200多个受邀学术报告。曾荣获亚历山大·夸尔斯·霍勒迪卓越勋章,最佳先进材料技术奖,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巴斯夫公开创新奖、校友会杰出研究奖、优秀教师奖等一系列奖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