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尤其是粒径在0.3至2.5微米(PM0.3-PM2.5)的固/油超细气溶胶,对公众健康与工业生产构成严峻挑战。传统纤维滤材对固体颗粒拦截有效,却在应对亚微米级油性气溶胶时捉襟见肘。后者因低粘度、易动态聚并等特性而难以被高效捕获;若单纯增加滤材厚度以提升效率,又会因过滤阻力激增而推高能耗与成本。因此,如何开发出兼具固/油高效过滤、低空气阻力及长使用寿命的新型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瓶颈。
近日,天津工业大学王红霞教授与林童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题为“Polyvinylidene fluoride/polysulfone nanofiber membranes with dual high-efficiency and self-regenerating filtration for solid–oil aerosols”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徐乐。该工作提出一种单层纳米纤维膜,可在低流阻下实现对PM0.3固体与油性气溶胶的高效过滤。在32 L/min流速下,该膜对固体颗粒和油雾的过滤效率分别达99.10%(压降54 Pa) 与99.99%(压降120 Pa),性能显著优于同结构单组分膜及现有固油气溶胶滤材。
该膜以静电纺丝PVDF-PSF共混体系制备,其优异性能源于两组分在纤维中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导致表层与芯层分别富集相反电荷。该分布通过局部电荷极化显著增强静电作用,与纳米纤维的机械筛分协同,从而在较低阻力下实现固油气溶胶的高效拦截。
研究进一步发现,尽管纤维电荷衰减会引起过滤性能下降,但通过轻微机械刺激即可实现电荷恢复,使滤膜性能几乎回到初始水平。该“衰减再生”过程可重复多次,从而克服了传统静电滤材因电荷衰减而失效的瓶颈。本研究为构建耐用、可再生的复合气溶胶过滤系统提供了新材料范例,有望用于工业与环境复杂多相气溶胶的高效分离。
研究亮点:
1. 提出并验证了静电纺丝PVDF/PSF共混纳米纤维膜在空气过滤中的应用,实现对固‑油超细气溶胶的高效双效过滤。
2. 在32 L/min流速下,对油性及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分别高达99.10%(54 Pa) 与99.99%(123 Pa),表现出优异的低阻‑高效特性。
3. 膜内形成的微相分离鞘‑核结构可诱导局部电荷极化,从而显著增强纤维表面静电场。
4. 静电增强效应与纳米纤维的机械筛分作用协同,共同提升了气溶胶的捕获能力。
5. 滤膜在电荷衰减后可通过轻微机械刺激实现性能再生,且该过程可重复多次,突破了传统静电滤材寿命短的瓶颈。
图文解读:
图1 (a, b)PVDF-PSF共混纳米纤维膜的静电纺丝过程示意图;(c)PVDF、PSF及其共混物纳米纤维的SEM图像;(d)FTIR光谱;(e)DSC曲线;(f)纳米纤维膜的油接触角。
PVDF-PSF混合溶液出现轻微浑浊与相分离。SEM图像显示纤维形貌均匀,无串珠;FTIR和DSC证实了PVDF与PSF共存,且PVDF以β晶相为主;接触角测试显示膜表面对用于制备油气溶胶的DEHS(癸二酸二乙基己酯)具有快速润湿性。
图2(a)PSF含量、(b)气流速率(c)面积密度(d)纤维直径对PM0.3 DEHS气溶胶PVDF-PSF纳米纤维膜η和∆P的影响。(PVDF: PSF=1:1 wt/wt, b, c, d)
系统研究了PSF含量、气流速率、纤维面密度和纤维直径对PM0.3油雾过滤效率和压降的影响。含有60% PSF的的纤维膜,η达99.10%,ΔP仅为54 Pa,展现出优异的低阻高效特性。纤维直径越小,过滤效率越高,但压降也越大,说明需在效率与阻力之间取得平衡。
图3 (a) PVDF/PSF质量分数、(b) 面密度、(c) 纤维直径(PSF含量为50%)对纳米纤维膜平均孔径的影响;(d) PVDF/PSF质量分数对表面电势的影响。
研究了PVDF与PSF组成、纳米纤维膜面密度和纤维直径对纤维膜孔径和表面电位的影响。当纤维膜含有60% PSF时,孔径最小,表面负电位最强(-343 V),说明该比例下静电效应最强。PVDF带负电,PSF带正电,二者共存形成宏观偶极,增强静电吸附能力。
图4 (a)PVDF-PSF纳米纤维(PSF含量50%)及(b)去除PSF后形貌的SEM图像;(c-e)PSF含量分别为50%、60%与80%时纳米纤维的截面TEM图像及相应的F、S元素分布图;(f)PVDF、PSF及PVDF-PSF(PSF 50%)纳米纤维的表面电位分布。
SEM和TEM-EDS显示PVDF富集在纤维表面,PSF位于芯层,形成“鞘-核”结构。KPFM测试进一步证实PVDF-PSF纤维表面电位显著增强,电荷分布均匀,为高效静电过滤提供结构基础。
图5 (a, b)PVDF-PSF纳米纤维膜在电荷去除与机械再生前后对油性PM0.3–PM4.5的过滤效率(η)与压降(∆P);(c) 不同状态下膜的表面电位;(d–f) PVDF-PSF (50% PSF)、纯PVDF与纯PSF纳米纤维膜在连续过滤前后的过滤效率与表面电位;(g–i) 三种膜经电荷再生处理后的过滤效率与表面电位。
通过机械刺激可有效恢复因电荷衰减而下降的过滤性能。恢复后油性气溶胶与盐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分别达84.30% 与99.81%,显著优于单一组分PVDF或PSF纳米纤维膜。在多次循环使用后,材料仍能维持90%以上的综合过滤效率,且压降保持稳定,展现出优异的可再生性能与使用寿命。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材料范式,为开发兼具耐用性与可再生性的高性能过滤器提供了新路径,有望应用于工业与环境领域中复杂固‑油气溶胶的高效分离。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