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安全、环保且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备受关注。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锌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性高以及环保性好,被视为大规模储能的有力候选。然而,现有商用玻璃纤维(GF)隔膜存在厚度大、孔径分布不均、机械强度不足和界面兼容性差等问题,导致电解液浸润性差、内阻大、能量密度受限,并易诱发锌枝晶生长,引起短路和容量衰减。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王东瑞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Polyacrylonitrile/Polyimide Hybrid Nanofiber Separator for Energy-Dens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研究团队采用静电纺丝一步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杂化纳米纤维隔膜。该隔膜厚度仅63 μm,孔隙率为83.9%,并具备24.65 MPa的高弹性模量,实现了薄型化、力学增强与高孔隙率的兼顾。
图1:静电纺丝制备PAN/PI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过程,及该隔膜在厚度、弹性模量及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
图2:半电池的循环情况及隔膜调控锌离子传输实现均匀沉积。
如图2所示,使用该隔膜的AZIBs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锌锌对称电池(Zn||Zn)在1 mA cm⁻²、1 mAh cm⁻²条件下,循环寿命长达2750 h;锌铜非对称电池(Zn||Cu)在2 mA cm⁻²、1 mAh cm⁻²下,701 次循环后平均库伦效率(CE)仍保持99.3%。通过SEM和XRD图像可以看出,PAN/PI隔膜可以使得锌离子均匀沉积。值得注意的是,PAN中的C≡N基团与PI的羰基等活性基团能够协同吸附Zn²⁺,显著提高Zn²⁺迁移数至0.68,促进离子定向传输,降低浓差极化,从而抑制枝晶生长并改善沉积形貌。
图3:全电池长体积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环寿命。
如图3所示,ZnₓV₂O₅(ZVO)阴极配对的全电池,在5 A g⁻¹ 高电流密度下,初始比容量为204.7mAh g⁻¹,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86.9%,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同时,体积能量密度25.95 Wh L⁻¹(0.5 A g⁻¹),是传统GF隔膜系统(4.21 Wh L⁻¹)的6倍,为高能量密度AZIBs的实现提供关键支撑。该成果为后续AZIBs在大规模储能、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示了静电纺丝杂化纳米纤维膜在先进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潜力。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5c12089
人物简介:
王东瑞,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储能材料与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Small、Nano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