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浙江科技大学卜钟鸣副教授:基于聚丙烯腈电纺纳米纤维的直通式空气净化模块,助力室内新污染物高效治理与建筑节能
2025/9/9 15:46:33 admin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常见于多种人造产品中,具有释放周期长、难降解等特性。PAEs不仅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还可能引发生殖系统损害、内分泌紊乱、儿童哮喘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健康风险,是室内环境中典型的新污染物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传统空气净化设备中采用的高效过滤器(HEPA)或填充式吸附模块因其运行阻力较大,在去除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时已造成较高的建筑能耗,难以有效应对PAEs等新污染物的净化需求。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高效、低阻去除PAEs的新型净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png


近日,浙江科技大学卜钟鸣副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Polyacrylonitrile (PA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 for removing indoor gaseous phthalates: A health-driven framework for macro-channel adsorption module design and its im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PEM),并将其创新性地集成于微通道式空气净化模块中,利用纳米纤维卓越的吸附性能实现了对气态PAEs的高效去除。研究进一步建立了准确描述PAE吸附过程的传质模型,系统揭示了材料分配系数、膜厚度、风速及微通道几何参数等关键因素与净化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该模型,团队提出了一种以健康效益为导向的模块设计与优化策略,旨在实现预期健康增益的同时显著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2.png

图1 基于PEM的微通道净化模块及健康导向的模块设计思路


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所制备的PAN纳米纤维呈现随机堆叠、相互贯通的三维网络结构,平均纤维直径约为190 nm。实验表明,该材料在25°C下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二正丁酯(DnBP)的分配系数介于1.12×106至3.65×107之间,吸附性能较传统纺织材料提高4~30倍。表面化学分析证实,吸附过程中材料化学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其吸附机制以物理吸附为主。


3.jpeg

4.png

图2 PEM的形貌和表面化学特性分析


5.png

图3 材料吸附前后的XPS图谱对比


传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图4),为材料与模块的定向设计提供了可靠理论支撑。模型分析表明,提高材料分配系数和膜厚有助于延长模块使用寿命和吸附容量;而增加模块长度或减小通道高度虽可提升净化效果,也会导致压降上升,因此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在净化效率、模块尺寸与运行阻力之间取得平衡。


6.png

图4 PAE在微通道中的传质过程示意图及验证


9.png

图5 材料特性和结构参数对PEM微通道吸附性能的影响


尤为突出的是,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健康驱动的模块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健康需求为出发点,融合污染物传输、人体暴露与疾病负担评估模型,实现了从材料性能到模块结构参数的逆向设计与系统优化。以室内气相DnBP净化为例,在设定“疾病负担降低20%”为目标的情况下,经该框架优化后的模块(BD-20)在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方面显著优于商用过滤模块,运行阻力降低80%以上,且制造成本相当,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与推广价值。该研究成果为高效、低阻地去除室内新污染物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对推动绿色、健康、低碳建筑环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0.png

图6 以健康收益为导向的净化模块设计流程图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5025452


人物简介:

卜钟鸣,博士,浙江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入选浙江科技大学领军人才计划、“十佳青年教师”。主要从事人工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包括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新污染物传输及暴露机理、空气净化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指导学生多次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以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科技竞赛奖项。


第一作者:孙瑜,浙江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篇,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一等奖。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