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中山大学王焱教授:具有协同功能的Janus纤维膜,用于增强骨修复
2025/3/14 15:58:09 admin

骨缺损的治疗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挑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人工支架材料在临床骨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生物相容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缺乏抗菌性能、成骨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人工支架材料的广泛应用。


1.png


近日,中山大学王焱教授、张婷婷博士团队在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Synergistic Functions of the Janus Fibrous Membrane for Enhanced Bone Repair”。研究者通过梯度静电纺丝工艺和光交联技术设计了一种Janus纤维膜,该材料体系实现了生理屏障功能、抗菌性能和成骨促进作用的协同整合,其不同功能层呈现出独特的组成差异和结构特征。


2.png

图1: 用于骨再生的Janus纤维膜的设计和制造示意图


通过控制静电纺丝参数,采用经典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LGA静电纺丝形成疏松多孔的内层,采用mPEG-b-PLGA和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进行静电纺丝并光交联形成致密的外层。由于内外层主要成分均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两层之间呈现自然过渡。抗菌成分(ε-PL)负载在外层,可以有效发挥抗菌活性,结合外层特殊的致密结构,可以作为生理屏障防止非成骨细胞的长入,其组分特性同时可以确保细胞的正常黏附和增殖。将生物活性成分(Nb2O5)引入内层结构中可以促进骨再生进程。通过正常颅骨缺损和感染性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分析了Janus纤维膜的抗菌及成骨效果,探索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参考。


image (1).png

图2:Janus纤维膜的理化特性评估。


image (2).png

图3:Janus纤维膜的屏障功能评估。


image (3).png

图4:Janus纤维膜成骨及抗菌性能的体内评估。


体外试验表明,所设计的Janus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降解性能。体内实验结果证实了Janus纤维膜的生物安全性。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Janus纤维膜具有较佳的成骨性能、优异的抗菌能力以及屏障功能。Janus纤维膜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多功能平台,以克服目前商用胶原膜抗菌、成骨、屏障性能的局限性。


论文链接:doi: 10.1021/acsami.4c18965.


人物简介:

王焱,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口腔材料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美国艾默里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大学牙学院客座教授, 《Dent Mater》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齿科修复材料及骨植入材料研发。主持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合作重点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Bio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active Material、ACS Nano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70余篇,参编学术论著及教材8本。获2023年广东省口腔医学科学奖二等奖、2024年第六届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与科技创新奖(科技类)一等奖。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