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延安大学霍亚杉副教授&何智慧教授《Carbon》:增强微波吸收的非均相CoS2/碳复合纳米纤维的设计与合成
2025/2/26 14:45:16 admin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也随之增加,电磁辐射不仅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危及信息安全。此外,随着雷达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电磁隐身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效吸收和屏蔽电磁波已成为材料科学和电磁兼容领域的重要课题。


1.png


近日,延安大学霍亚杉副教授和何智慧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Carbon》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n-homogeneous CoS2/carbo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研究者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热解工艺,将CoS2纳米颗粒嵌入多孔碳纤维中,形成非均质CoS2/碳复合纳米纤维。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11.1 GHz时实现最小反射损耗‒59.84 dB,有效微波吸收带宽达到4.9 GHz。


此外,研究团队还进行了理论计算,以分析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介电性能,揭示了导致微波衰减的极化和传导损耗机制。雷达散射截面(RCS)模拟进一步表明,CoS2/碳复合纳米纤维可以显著降低金属背板的强电磁散射,展现出其在躲避雷达波探测方面的潜力。通过研究阻抗匹配和电磁衰减机制,为开发先进的微波吸收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2.png

图1:CoS2/C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微观形貌。


图1(a)展示CoS2/C复合纳米纤维的合成过程。通过静电纺丝获得的PAN基纤维首先经过碳化形成石墨化Co/C纳米复合纤维,然后经过硫化将Co转化为CoS2,得到CoS2/C复合纳米纤维。图1(b-e)显示了具有不同钴盐浓度的PAN基纳米纤维的SEM图像,图1(f-i)为放大视图。可以看到,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直径均一,约为350 nm,钴盐的添加对纤维尺寸的影响很小。后碳化和硫化图像(图 1(j-q))显示直径为70-90 nm的纳米颗粒嵌入纳米纤维表面,而纳米纤维直径减小至300 nm。在碳化过程中,PAN纳米纤维转变为碳,Co3+离子被还原为金属Co。由于表面能的作用,较小的钴纳米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硫化后,纤维形貌得以保留(图 1(j-m)),形成3D网络结构,通过放大散射效应来提高电导率并增强衰减。


3.png

图2:CoS2/C复合纳米纤维的3D反射损耗及2D映射图。


通过绘制反射损耗(RL)曲线来评估微波吸收性能(图2(a-d))。CoS2/C-3在匹配厚度为2.5 mm时在 11.1 GHz显示出优异的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9.84 dB。值得注意的是,CoS2/C-3的有效微波吸收带宽几乎覆盖整个X波段,凸显了其良好的应用潜力。多次散射、传导损耗、缺陷极化、界面极化和偶极极化的协同作用使得CoS2/C-3复合纳米纤维表现出的强吸收、宽频带、低负载量和相对较低的匹配厚度,使其有望成为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的候选者。


4.png

图3:(a) CoS2/C-3的理论模型;(b) 电荷密度差异图;(c) CoS2/C-3和CoS2的理论模拟介电常数;(d) 反射光谱;(e) 损耗函数。


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CoS2/C的介电特性,揭示其具有稳定的能量状态,并证实了其磁性。研究表明,电子从CoS2转移至碳纤维,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并优化了微波吸收性能。CoS2/C复合材料表现出强介电极化效应,增强了介电损耗,从而提升了微波吸收能力。与纯CoS2相比,CoS2/C的实部和虚部介电常数明显更高,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极化能力和损耗特性。CoS2/C展现出更宽的吸收范围和更低的反射系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微波损耗性能。


5.jpeg

图4:制备的CoS2/C复合纳米纤维的RCS仿真结果。


此外,通过电磁和多物理场模拟软件对CoS2/C复合纳米纤维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较低的RCS值意味着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相比其他吸收材料,CoS2/C-3在‒90°到90°范围内始终保持最低的RCS值(低于‒10 dBm²),并表现出最显著的RCS缩减(23.1 dBm²),表明其优异的电磁波吸收能力。该研究证实了CoS2/C复合纳米纤维的三维网络结构在高频隐身应用(如民用和军事领域)中的潜在可行性。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8622325001368


人物简介:


6.jpeg

霍亚杉,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元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电磁吸收与屏蔽材料的纳米结构调控及其损耗机制的研究、电磁功能材料及超表面电磁器件的研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博士创新基金、延安大学科研专项及多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近年来,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Carbon、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引用次数近500次,单篇引用近100次;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同时担任Advanced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ence China-Chemistry等国内外多家杂志社审稿人。


7.jpeg

何智慧,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要研究超材料结构系统的连续域束缚态特性,金属微纳波导和光栅结构、金属介质混合超表面、石墨烯耦合系统中Fano共振的机理和应用。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地厅级项目10余项。并在物理和光学领域权威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物理学报》、Carbon、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New Journal of Physics、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70 余篇,被引用 2500 余次,其中 6 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此外,还授权发明专利 3 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科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