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四川大学李忠明教授&徐家壮教授:异质附生结晶构筑表面适应性MOF盔甲,促进感染性伤口愈合
2024/12/27 14:31:04 admin

细菌性伤口感染一直是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和医疗系统造成了沉重负担。抗生素治疗虽然有效,但对生物膜的效力有限,并存在导致耐药性的风险。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晶态多孔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前期有研究将MOFs整合到伤口敷料中以治疗感染伤口,但存在操作复杂、共混难以暴露MOF、复杂表面生长不均等问题。


1 (1).png


近日,四川大学李忠明教授和徐家壮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Engineering Surface-Adap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rmor to Promote Infected Wound Healing”。该工作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异质界面工程策略,在复杂高分子材料表面构筑“MOF盔甲”,用于感染伤口治疗,为抗菌伤口敷料的设计提供新策略。


该异质界面工程策略通过界面结晶改善纤维表面亲水性,进一步通过沉积金属离子,为MOFs的原位生长提供位点。XRD和FTIR结构证明,MOF层的晶体结构与HKUST-1的特征一致,证实了其在电纺纤维表面的成功生成。


1 (2).png

图1:MOF盔甲的制备。


异质界面工程策略为金属离子均匀附着创造了必要条件,赋予纤维膜表面亲水性后,MOFs在其表面和内部生长均匀。并且该方法能在不同类型表面(纳米纤维、颗粒、板材和3D打印支架等)上形成不同种类的MOFs(HKUST-1、ZIF-8和ZIF-67),证明了异质界面工程策略的通用性。


1 (3).png

图2:附生结晶步骤的关键性和MOF盔甲的普适性。


通过调控Cu-MOF盔甲的含量可优化Cu2+的释放浓度,使敷料具备优异的抗菌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胞迁移性。体内大鼠模型中,Cu-MOF盔甲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生成来显著促进感染伤口的愈合。这种独特的MOF装甲为设计和制造先进的伤口敷料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1 (4).png

图3:MOF装甲的可控性。


1 (5).png

图4:MOF@AWD促进感染皮肤伤口愈合。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表面适应性“MOF盔甲”,通过异质表面工程策略,在电纺敷料上原位生长Cu-MOFs,通过优化Cu2+的释放,赋予了敷料优异的抗菌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大鼠模型中,Cu-MOF盔甲显著促进了感染伤口的愈合,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生成。这种MOF盔甲的设计方法为制造先进的抗菌伤口敷料提供了新的可能。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4c20219


四川大学李忠明教授和徐家壮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吕嘉程为该项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3142,5202206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科发展专项基金(HXHL21007)的资助支持。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