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哈尔滨工业大学程喜全教授:基于互穿网络的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油水分离
2024/11/11 15:09:24 admin

1.png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程喜全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Biodegradable Nanofiber Membranes Based on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for Highly Efficient Oil/Water Separation”。研究者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亲水性、可降解的交联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甲基丙烯酸钠(SMa)纳米纤维膜。所制备的膜表现出较好的亲水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


2.png

图1:CS/PVA-SMa纳米纤维膜的制造和互穿网络结构。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结合甲基丙烯酸钠(SMa)来制造新型的亲水性按需生物降解纳米纤维膜,用于高效油水分离。羧基与壳聚糖上的胺基建立连接,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另外通过一系列加成反应形成亲水性互穿网络结构。得益于亲水交联网络结构,所制备的膜在分离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油水乳液时,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此外,CS/PVA-SMa 纳米纤维膜还能在土壤中经过40天得到有效的降解。因此为解决油水分离问题提供了一条对环境友好的途径,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3.png

图2:不同SMa浓度下纳米纤维膜的SEM图像和粗糙度变化。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CS/PVA-SMa纳米纤维膜,SEM图像显示随着 SMa添加量的增多,纳米纤维周围逐渐出现明显的交联结构。在电纺丝过程中,经掺杂甲基丙烯酸钠改性的 CS/PVA-SMa 膜的结构与之前报道的 CS/PVA 纳米纤维膜不同,经过一系列交联反应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此外,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对改善膜的润湿性具有显著优势,这意味着它们在油水分离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潜力。


4.png

图3:CS/PVA-SMa纳米纤维膜的油水分离性能。


图3显示了纳米纤维膜对水包正辛烷、水包甲苯和水包氯仿三种油水乳液的分离性能测试结果,渗透通量最高约为2.1(104 L·m-2·h-1·bar-1,分离效率超过 99.5%,尤其是在 SMa 浓度为2.4%的改性条件下,膜的分离性能最优,分离效率可达到 99.7%。同时,水包油乳液的分离通量和分离效率在20次循环后可保持在初始值90%以上。在分离过程之后,  CS/PVA-SMa 膜的油滴粒径分布范围在78~132 nm之间。


5.png

图4:制备的CS/PVA-SMa 纳米纤维膜降解过程。


此外,制备的CS/PVA-SMa膜在暴露于土壤中时,40 天内可以得到完全降解,表现出可按需生物降解的特性。因此,可适用于需要内在生物降解性的不同应用,具有绿色可持续应用的前景。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42114-024-01019-w


人物简介:

程喜全,男,1988年5月, 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中欧膜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在分离膜结构精细调控增效界面传质过程方向展开系列研究工作,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结合界面工程,深入调节了分离膜孔径微结构与表面性质,改善了分离膜与溶剂(水)的亲和性,突破了分离膜的限域传质效应,解决了分离膜污染问题。申请人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CS Nano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连续入选斯坦福-爱思唯尔2022年和2024年TOP2%科学家。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五),威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