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内蒙古工业大学孙炜岩副教授:用镝修饰的WO3/PCNFs控制晶面可提高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2024/10/10 16:52:10 admin

在当前全球绿色储能发展的大背景下,超级电容器(SCs)作为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与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电容器和二次电池相比,SCs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快速的能量存储/释放和可以承受频繁的充放电循环。然而,由于循环稳定性差,SCs表现出较短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设计和开发混合型SCs,结合双电层电容器(EDLC)和赝电容的优势,使SCs实现‘1+1>2’,更好地满足能源存储的需求。


1.png

2.png


近日,内蒙古工业大学孙炜岩副教授团队在期刊《Smal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Controlling of Crystal Facets by Dysprosium-Modified WO3/Carbon Nanofibers Enhance the Flexible Supercapacitor Performance”。研究者采用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镝改性氧化钨/碳纳米纤维(Dy-WO3/PCNFs),无需导电剂和粘合剂的柔性自支撑电极材料。XRD和TEM结果证实,引入Dy元素会促进WO3的晶形在生长过程中向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优势晶面生长,从而增加暴露WO3的(002)和(200)晶面。此外,结合DFT计算探究了Dy-WO3/PCNF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的原因。Dy的引入增加了PCNFs对Dy-WO3的吸附,有助于电荷吸附/解吸,促进电荷转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稀土元素Dy来调控WO3的晶面,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Dy-WO3/PCNFs电极,为柔性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


3.png

图1:Dy-WO3/PCNFs电极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和形态;(a,b) PCNFs,(c,d) WO3/PCNFs,(e,f) Dy-WO3/PCNFs不同放大倍数的SEM图像。


通过静电纺丝结合高温煅烧技术制备Dy-WO3/PCNFs电极材料Dy-WO3/PCNFs的形貌有助于电荷转移,从而改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4.png

图2:(a) WO3/PCNFs和Dy-WO3/PCNFs的XRD谱图;(b)屏蔽强峰后的XRD图谱;(c-e) WO3/PCNFs和(g-i) Dy-WO3/PCNFs的TEM图像;(d) WO3/PCNFs的EDS及SAED图像;(h) Dy-WO3/PCNFs样品的元素映射图像。


XRD结果表明,Dy的引入增加了WO3的(002)和(200)晶面的暴露,促进了优势晶面的生长。TEM结果进一步证实Dy的引入没有破坏WO3的晶形结构,而且促进WO3的晶形向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优势晶面(002)生长。TEM与XRD分析结果一致,引入Dy元素可以优化WO3晶形的优势生长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化学性能。


5.png

图3:(a、b、d) PCNFs、WO3/PCNFs和Dy-WO3/PCNFs电极的CV、GCD和比电容随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c) EIS;(e) Dy-WO3/PCNFs电极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示意图;(f) 10 A g−1时DyWO3/PCNFs电极的循环性能。插图显示了Dy-WO3/PCNFs经过20,000圈循环测试后的SEM图像。


Dy-WO3/PCNFs电极在0.5 A g−1时的比电容为557.28 F g−1,优于PCNFs电极(251.03 F g−1)和WO3/PCNFs电极(415.12 F g−1)。电化学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Dy的引入增加了WO3的晶形在生长过程中(002)和(200)晶面的暴露,促进电化学反应的优势晶面生长,有助于提高电荷转移和加快电化学反应进程。图3e展示了Dy-WO3/PCNFs电极的电荷转移和离子扩散机制。Dy-WO3被“锚定”在纤维体相结构中,为电子转移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以及为W6+和W4+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场所,加速W6+和W4+之间的转换。Dy-WO3/PCNFs 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下:


公式.png


图4:WO3/PCNFs和Dy-WO3/PCNFs的(a) W 4f和(b) O 1s的高分辨率XPS光谱;(c) 基于XRD结果建立了WO3/PCNFs和Dy-WO3/PCNFs的结构模型;(d) WO3/PCNFs与Dy-WO3/PCNFs的电荷密度差(青色表示电荷密度降低,黄色表示电荷密度积累);(e,f) DOS, (g,h) TDOS。


由W 4f和O 1s的高分辨XPS光谱可以看出,与WO3/PCNFs相比,Dy-WO3/PCNFs的W 4f谱峰整体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0.05 eV,表明W和Dy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Dy引入之后影响了W的化学态。DFT计算结果显示:PCNFs对Dy-WO3的吸附能(-1.21 eV)低于PCNFs对WO3 (-0.82 eV),说明Dy-WO3与PCNFs之间形成了更强的化学键合,从而增强电子耦合。Bader电荷结果显示:引入Dy元素后,PCNFs表面向Dy-WO3转移增加至1.70 |e|。电荷转移量的增加表明界面间的电子传输更为有效,从而提升电极的电荷存储能力,进而增加比电容。DOS证实了PCNFs与Dy-WO3之间存在大量的电荷转移,这与差分电荷密度的结果一致。

 

 

 

图5:(a)CNFs和Dy-WO3/PCNFs电极在20mV s−1的CV曲线;(b-c)为扫描速率为20 mV·s−1和电流密度为0.5 A g−1的不同电压范围下的CV和GCD测验;插图为ASC原理图;(d-e)ASC的CV、GCD曲线、(f)比电容(插图: 纽扣型ASC点亮的LED指示灯);(g) ASC的循环性能;(h)Ragone图。


为了研究Dy-WO3/PCNFs电极作为电荷存储器件的性能,以CNFs为负极,TEAOH-KOH/PVA凝胶为电解质组装了纽扣型ASC和柔性软包ASC器件。ASC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比电容为102 F g−1。ASC在功率密度为363.48 W kg−1时,能量密度为29.80 Wh kg−1。将三个纽扣型ASC串联在一起可点亮一个3.6 V的LED变色小灯,表明ASC具有良好的储能能力。

 

 

图6:纽扣型ASC及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纽扣型ASC(a)原理图,(b)倍率性能;ASC器件的不同状态(0°、弯曲90°、弯曲135°)下的电化学性能: (c) 0.05 V s−1时的CV曲线,(d) 5 A g−1时的GCD曲线,(e)原理图,(f)示意图。

 

Dy-WO3/PCNFs电极材料的制备为先进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在纽扣型ASC和柔性ASC器件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成功地通过静电纺丝结合热处理技术制备了具有针状纤维结构的Dy-WO3/PCNFs柔性自支撑电极材料。Dy元素的引入可以促进WO3的晶形向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优势晶面生长,增加(002)和(200)晶面的暴露。结合DFT计算,DOS结果与Bader电荷共同揭示了PCNFs表面向Dy-WO3转移大量电荷的机制,以及这种电荷转移对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这些结果证明了通过引入Dy元素来促进WO3晶形的优势生长路径来改善电化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SCs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性。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5769

 

【通讯作者简介】

孙炜岩,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工业催化重点实验室和纳米催化课题组的骨干成员。目前主要从事碳纤维基电极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数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