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在糖尿病创面微环境中,活性氧(ROS)如羟基自由基(•OH)的不受控制的积累会导致细胞和血管受损。不仅如此,与糖尿病相关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血糖水平异常使伤口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这些会导致患者疼痛增加,甚至需要截肢。因此,研发具有抗菌和活性氧清除双重功能的医用材料是必要的。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叶俊伟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Sandwich‐Structured Nanofiber Dressings Containing MgB2 an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With ROS Scavenging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for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Infections”。研究者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多功能类“三明治”结构纳米纤维敷料(SNDs)。
SNDs由负载MgB2纳米片(MgB2 NSs)的疏水聚乳酸(PLA)纤维光热层、负载MgB2 NSs和盐酸二甲基双胍(MgB2-Met)的PLA和聚乙烯吡罗烷酮(PVP)纤维缓释层以及负载MgB2-Met的水溶性PVP纤维速释层组成。SNDs对大肠杆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SNDs可以通过调节MgB2的氢释放来消除细胞内ROS。此外,SND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有望为糖尿病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图1:SNDs制备过程示意图、SEM和EDS-Mapping图像以及亲疏水性能测试图。
通过逐层静电纺丝制备了纳米纤维敷料,SEM图像所示,纳米纤维敷料呈现出类“三明治”结构。EDS-Mapping图像证明MgB2 NSs以及MgB2-Met成功地被包裹进纳米纤维中。由于特殊的结构,SNDs外层接触角保持在120°左右,保证了优异的疏水性和光热性,且能进一步防止敷料的污染,减少了对伤口的二次伤害。同时SNDs内层接触角在5°左右,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快速吸收水或组织液,有利于Met的释放和MgB2 NSs的水解。
图2:SNDs的光热、药物释放性能和各层结构示意图。
SNDs的PLA光热层具有优异的光热循环性能,而PVP速释层和PLA-PVP缓释层能快速持久地释放H2和Met,不仅如此,SNDs能根据溶液pH以及温度控制Met和H2的释放速率,达到智能响应的目的。总之,SNDs的三层结构各司其职,体现敷料的功能多样性。
图3:SNDs的抗菌性能。
依靠MgB2具有的细菌靶向能力和光热性能以及Met对细菌的静电吸引能力,SNDs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片添加量为5%时,808 nm激光照射条件下,SNDs对E. coli和MRSA的抗菌率高达99.9%。
图4:SNDs的细胞相容性、溶血性和ROS清除性能。
在生物相容性方面,通过海拉细胞(Hela Cell)和人脐静脉细胞(HUVEC)作为模型,发现SND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且SNDs无溶血情况发生。同时,SNDs中MgB2水解所释放的H2能有效地清除细胞外与细胞内的•OH。
图5:SNDs促进细菌感染糖尿病伤口愈合性能。
图6:小鼠皮肤组织的H&E、Masson和IL-6染色。
之后构造了细菌感染的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18天后SNDs处理后的伤口几乎愈合,愈合速度快于PBS对照组。H&E染色结果表明使用SNDs后伤口处毛囊和血管的快速生长,Masson染色也表明其胶原纤维密度更大。伤口模型组织中SNDs系列组产生的IL-6水平明显低于PBS系列组,证明SNDs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