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四川大学卢灿辉/张伟团队AFM:生物质甲壳素纳米纤维隔膜助力构筑无枝晶水系锌离子电池
2024/7/16 15:22:07 admin

1.png


水性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锌金属负极表面的枝晶生长和发生的副反应严重影响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为了抑制锌枝晶和副反应,研究人员基于传统的玻璃纤维隔膜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多种可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隔膜,提高了锌负极的循环稳定性。然而,这些隔膜通常机械性能较差,容易受外力或锌枝晶的破坏,导致电池失效。此外,它们的制造成本较高,且不可降解易对环境产生破坏,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用。


近日,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卢灿辉教授和张伟副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质基甲壳素纳米纤维(TCh)隔膜,实现了水系锌离子电池锌金属负极的稳定化。TCh隔膜具有均匀的纳米孔隙结构和丰富的亲锌极性基团-COOH、-OH和-O=C-N-H,有助于Zn2+脱溶剂,并能均匀化Zn2+通量,提高Zn2+转移数,从而诱导Zn2+均匀沉积,抑制Zn枝晶的形成和副反应。此外,TCh隔膜还可以降低沉积位垒,加速Zn2+的沉积过程。采用TCh隔膜组装的锌对称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持续循环超过2700 h。同样地,使用TCh隔膜的Zn-MnO2全电池也展示出更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由于TCh隔膜力学性能优异,所组装的Zn-MnO2软包电池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极具应用潜力。


该工作近期以 “Biomass Chitin Nanofiber Separators Proactively Stabilizing Zinc Anodes for Dendrite-Fre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材料学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该文的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群豪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江琦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卢灿辉教授和张伟副研究员


图文详解

采用天然生物质虾壳和蟹壳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湿磨加工,在循环高剪切力作用下,机械剥离获得甲壳素纳米纤维悬浮液,然后经溶液浇筑和室温干燥制备出柔性TCh隔膜。该隔膜力学性能优异,具有均匀的纳米孔隙结构、丰富的亲锌极性基团-COOH、-OH和-O=C-N-H。


2.png

图1、TCh隔膜的制备和表征。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电化学测试结构分析发现:TCh隔膜有助于Zn2+脱溶剂化、降低Zn2+的成核位垒、提升Zn2+转移数和均匀化Zn2+通量。与常用的玻璃纤维(GF)隔膜相比,TCh隔膜还可以降低锌金属负极的腐蚀电流。因此,TCh隔膜在抑制枝晶生长和副反应方面比GF隔膜更具有优势。


3.png

 

图2、TCh隔膜对锌离子沉积行为的影响。


Zn-Cu半电池和Zn-Zn对称电池测试结果显示:使用TCh隔膜的电池中,锌负极表现出更高的可逆性和循环使用寿命。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使用TCh隔膜的Zn-Zn对称电池可持续循环超过2700 h,即使在1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仍可循环320 h以上。循环后Zn片的XRD谱图表明TCh隔膜可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


4.png

 

图3、TCh隔膜对锌负极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循环后的Zn片的SEM和激光共聚焦图片表明:TCh隔膜可以有效抑制锌枝晶产生,诱导Zn2+均匀沉积。TCh隔膜中的亲锌极性基团与Zn2+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水合Zn2+离子的脱溶和迁移。此外,TCh隔膜致密的微观结构可均匀化Zn2+通量,从而实现均匀的Zn2+沉积。因此,TCh隔膜有效抑制了Zn枝晶生长和副反应,提高了锌负极的使用寿命。


5.png

 图4、锌沉积/剥离机理分析。


Zn-MnO2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Ch隔膜可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此外,由于TCh膜机械强度高兼具极佳的柔韧性,利用其组装的Zn-MnO2软包电池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如弯曲、锤击和穿刺等)仍然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png

 

图5、Zn-MnO2全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测试。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5957 

 

人物简介:

卢灿辉: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兼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轮胎翻新与利用协会副会长。围绕 “新材料”和“难再生废弃高分子材料高效、高质、高值回收与再制造”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主要开展废弃橡胶(包括特种橡胶)及交联型废弃高分子材料的解交联再生利用及再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围绕可再生资源开展纤维素/甲壳素的微纳米加工及其与二维材料的宏观组装,重点研究其在柔性传感、纳米发电、电化学储能器件的设计、构建及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Energy Letters, ACS Nano,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mall等国际期刊,论文得到广泛引用和正面评价。近年来在聚烯烃高填充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废旧轮胎橡胶和特种橡胶高值化利用新技术和新装备、纳米纤维素制备和功能材料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取得突出成绩,其中15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和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张伟: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四川大学(石狮市)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发展了天然高分子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生物医学、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arbon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用6900余次,H指数49。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研究成果被科技日报,美国化学会C&EN,Materials Today等科技新闻媒体报道。被遴选为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FIAAM),并连续三年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SCI期刊Polymers(JCR Q1)高分子纤维栏目主编(Section Editor-in-Chief)以及Nanomaterials(SCI,JCR Q2)、Journal of Membrane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Current Chinese Science、Sustainable Chemistry(ESCI)等11本国际学术期刊编辑或编委。担任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Micro Letters、ACS Nano、Nano Energy等80余本SCI学术期刊的通讯评审人。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