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西南交大杨维清&邓维礼AFM:一种基于同轴静电纺丝技术的PVDF/CNT纳米纤维口罩用于高精度呼吸监测与疾病预防
2024/5/29 14:29:58 易丝帮

呼吸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生理行为,在临床医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健康和潜在疾病的生理信息。主动洞察和分析这些生理信息有助于预防恶性疾病。目前,传统的医疗监测设备,如睡眠呼吸暂停监测设备、现代影像学和其他治疗手段,可对OAS、肺功能障碍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但这些设备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便利性不尽如人意,使其在更广泛的医疗环境中使用受到限制,因此亟需克服这些重大局限性。基于自供电传感器的个性化医疗和监测因其独特的优势而逐渐兴起,将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个性化预防为基础的健康监测模式。然而,尽管以压电为核心的聚合物掺杂、纺丝等工艺有助于提高传统压电聚合物的性能,掺杂剂团聚的倾向以及由此导致的传感性能不均匀性阻碍了使用压电聚合物实现高精度呼吸监测。因此,在可穿戴呼吸监测中形成大规模均匀压电聚合物功能层实现高灵敏度传感仍是一项重大挑战。

 

近期,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教授、邓维礼副教授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A Highly Sensitive Coaxial Nanofiber Mask for Respiratory Monitoring Assisted with Machine Learning”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的高性能PVDF/CNT纳米纤维。基于渝渗效应,该研究探讨了导电填料的最佳参数,成功构建出高灵敏度(3.7 V/N)和快速响应(20 ms)的同轴压电纳米纤维。将这种高性能纤维基器件集成到口罩上,实现了高精度(97.8%)的呼吸监测和分类识别。这为监测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有效策略,同时在日常健康监测和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广泛的实用性。


呼吸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生理过程。基于可穿戴压电纳米纤维的呼吸监测因其自供电、高线性度、无创性和便捷性而备受关注。然而,传统压电纳米纤维的灵敏度和机电转换效率有限,难以满足医疗和日常呼吸监测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压电纳米纤维,即聚偏二氟乙烯(PVDF)与碳纳米管(CNT)同轴复合结构的PS-CC。基于渗流效应增强机制,PS-CC展现出优异的传感性能,灵敏度达到3.7 V/N,响应时间仅为20 ms。作为概念验证,将其集成到面罩中,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辅助下,实现了准确的呼吸状态识别,分类准确率高达97.8%。


图片1.png 

图 1 同轴纳米纤维设计理念


PVDF/CNT同轴纳米纤维的SEM(图2a-b)和TEM图像(图2c)以及拉曼光谱(图2d)的定量分析显示,CNT成功嵌入到PVDF基体中,形成了独特的同轴复合纳米纤维结构。根据XRD和DSC分析(图2e-f)的计算结果,随着CNT含量增加,纳米纤维的结晶度和β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图2g)。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少量的CNT有助于提高电压输出,但当CNT含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内部CNT相互连接形成导电通路,削弱了电压输出。因此,0.5wt%的CNT同轴纳米纤维薄膜具有最优输出性能。


图片2.png

 

图 2 PVDF/CNT同轴纳米纤维膜的结构表征与机制分析


为了评估同轴纳米纤维的压电性能,搭建了线性马达力电测试系统(图3a)。在0.5 N恒定压力下测试了不同CNT掺量的电子器件,结果显示,含0.5wt% CNT的PVDF/CNT器件表现最佳,输出电压达1.8 V(图3b),从实验角度再次证明了0.5wt% CNT掺量的最佳性能。进一步测试不同载荷(0.1-0.5 N)下的输出电压,结果表明,电压随载荷增加而增大,灵敏度为3.7 V/N(图3d)。在不同频率下,输出电压一致,波峰随频率变化,并显示出20 ms的快速响应时间和良好稳定性(图3f-h)。与其他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在灵敏度和响应时间上更优异(图3g)。


图片3.png

 

图 3 PVDF/CNT同轴纳米纤维器件的电输出性能PVDF/CNT电子器件具有优异的压电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呼吸监测和呼吸道分类(图4a)。集成到呼吸面罩后,能准确收集呼吸时间和气量参数,并与商业设备对比,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图4b-h)。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辅助下,器件分类精度达97.8%(图4k-l),为人体健康监测和柔性可穿戴设备提供新思路。


图片4.png

 

图 4 PVDF/CNT同轴纳米纤维器件在呼吸监测方面的应用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42765-024-00420-w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兰浡玲为本文第一作者,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教授和邓维礼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信作者。


图片5.png

杨维清,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四川省杰出青年,2011-2014年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主要从事纳米能源材料与功能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在Nature、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共计2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论文8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5篇,引用160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担任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会评专家和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申请专利40余项(已授权24项),已转化20余项专利,直接转让经费3000余万元。

杨维清个人主页:https://faculty.swjtu.edu.cn/yangweiqing/zh_CN/index.htm

 

图片6.png

邓维礼,副教授/硕导,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以力-电耦合效应为基础,围绕材料合成、物性研究、器件研制和应用开发,构建基于电信号传导的功能器件。近年来,在Chem. Soc.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引次数>70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AF联合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科技创新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邓维礼个人主页:https://faculty.swjtu.edu.cn/dengweili/zh_CN/index.htm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