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江南大学乔辉教授:Ti3C2Tx MXene@MOF衍生珠状碳纳米纤维异质结构气凝胶用于增强锂/钠存储性能
2024/5/22 15:19:26 易丝帮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各种充电电池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和钠离子电池(SIBs)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而闻名,在电子发明、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能够为电池提供理想的电化学性能。然而,单一的金属氧化物纤维电极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如:结构不稳定,负载不均匀等。构建新型的异质结构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将二维Ti3C2Tx MXene纳米片与环境友好的MOF-Fe2O3@碳纳米纤维结合,构建一种独特的珠状结构,展示出了优异的储锂/钠性能。


图片1.png

 

近日,江南大学乔辉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i3C2Tx MXene@metal-organic frameworks-derived bead-like carbon nanofibers heterostructure aerogel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lithium/sodium storage”。研究者通过静电纺丝,水热和热处理工艺将Fe-MOF原位生长在多孔碳纳米纤维表面,再与Ti3C2Tx MXene经过一步冷冻干燥复合制备出珠状MOF-Fe2O3@CNFs@Ti3C2Tx MXene(FCM)气凝胶。得益于三维导电网络的协同作用以及Ti3C2TMXene的空间限制效应,FCM应用于LIBs,在2 A/g循环2000周可实现450 mAh/g的高可逆容量。应用于SIBs,在1 A/g循环1000周仍保持200 mAh/g的长循环稳定性。


图片2.png


图1: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制备示意图


图片3.png

 

图2: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的形貌表征


该项工作中,通过静电纺丝,原位生长,碳化处理合成了串珠状Fe2O3@C,再与Ti3C2Tx MXene经过冷冻干燥复合制备了串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加入FeCl3·6H2O可为外来原子提供异质成核和生长位点,从而使Fe-MOF能够锚定在这些成核位点上。相比于传统的Fe2O3电极,该方法构建了特殊的异质结构,充分发挥了Fe2O3@C的高导电性以及Ti3C2Tx MXene的空间限制效应,大大提高了电化学过程中的离子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图片4.png


图3: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图片5.png

 

图4:珠状Fe2O3@C@Ti3C2TMXene在钠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为了研究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别组装了锂离子和钠离子半电池。测试结果显示,锂离子电池的测试中,在10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能够保持203 mAh/g的可逆容量,并在2 A/g下循环2000周,放电容量为401 mAh/g。钠离子电池的测试中,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容量为98 mAh/g,在1 A/g下循环1000周仍能保持197 mAh/g的可逆容量。以上测试结果表明:MOF-Fe2O3由纳米晶亚单元组成,缓解了绝对应力,并为电化学过程和表面电容存储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从而实现了优异的可逆容量。此外,Ti3C2Tx MXene层作为屏蔽层能够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MOF-Fe2O3@C纳米团簇,显著缓解了体积膨胀,从而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并且多孔珠状纳米纤维提供了较大的电极-电解液界面,提高了离子传输效率,提高了电化学反应活性。


图片6.png

 

图5: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在全电池中的应用


为验证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的实际应用场景,对其组装了FCM-6//LiCoO2和FCM-6//Na3V2(PO4)3全电池,可以看出其应用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分别能够点亮63个和35个LED小灯泡,并同样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因此,珠状Fe2O3@C@Ti3C2Tx MXene作为负极材料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下一代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材料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powsour.2024.234586

 

人物简介:

乔辉,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及面上项目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近年来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和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他引2000余次;参编《Functional Nano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英文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5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