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2023/8/18 15:11:27 易丝帮

外科手术缝合线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在术后缝合受损组织或器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手术缝合线应运而生,展现出手术缝合线创新发展的旺盛生命力。本文从缝合线材料选择、纤维制备、结构设计、功能化及智能化等角度入手,总结介绍了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235.png

 

该综述以“Advanc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surgical suture materials”为题,发表在Acta Biomaterialia上。第一作者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李怡然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吴韶华副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QE090)、中国博士后基金(2021M691975)等项目的支持。

 

图文导读

 

该综述共包括八个章节:第一章为背景介绍,第二章为常用缝合线材料介绍,第三章为缝合线纤维的制备工艺,第四章为缝合线结构的选择,第五章为具有代表性的商用缝合线汇总,第六章为缝合线的功能化改性,第七章为先进智能手术缝合线介绍,第八章为总结与展望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566.png

 

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背景。受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推动,近年来手术缝合线在各个方向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厚成果,突破传统思维桎梏的各类先进手术缝合线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设计。

 

在第二章中,介绍了手术缝合线材料的分类和特性,主要包括天然可吸收缝合线材料、合成可吸收缝合线材料、天然不可吸收缝合线材料、合成不可吸收性缝合线材料和金属缝合线材料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741.png

 

图1 常见手术缝合线材料分类及其特性分析。

 

在第三章中,总结了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干湿法纺丝、熔融纺丝、微流控纺丝和静电纺丝等多种常见的纤维制备工艺,横向对比了各种技术制备出的纤维形态、结果、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850.png

 

图2 各种不同纤维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在第四章中,汇总了各种不同的缝合线结构,包括单纱、单丝、捻线、编织线、股线和倒刺缝合线以及带状缝合线,介绍了每种结构的特点、加工方式、性能优劣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955.png

 

图3 多种不同缝合线结构示意图及其电镜照片。

 

在第五章中,简述了两种广泛使用的手术缝合线标准(USP和EP),以表格的形式汇总对比了多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可吸收商用缝合线和不可吸收商用缝合线,分别介绍了材料、商品名称、型号、缝合线结构、力学性能表现、吸收速率、可操作性、组织排异反应程度、打结牢度、缺点和应用场景。

 

在第六章中,分别从表面涂层技术和直接药物递送两种改性方式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了加工方式和改性后各项性能特点。在涂层缝合线部分突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几种表面覆有抗菌涂层、生物活性涂层、生长因子涂层的缝合线以及复合涂层缝合线;在载药缝合线部分介绍了在纤维内部直接负载金属离子和各种药物的缝合线。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1270.png

 

图4 复合涂层缝合线制备流程及生物学性能表征典型案例分析。

 

在第七章中,首先介绍了具有形状记忆和自紧功能的缝合线,列举出若干有关热学响应和自动变形缝合线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介绍了具有传感和监测功能的电子缝合线,举例说明其所具备的实际临床价值,如实时监测张力、pH值,光学、热学和电子传感等。


 

青岛大学陈韶娟教授、吴韶华副教授等: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1419.png

图5 具备传感和监测能力的先进缝合线举例分析。

 

在第八章中,指出如今手术缝合线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并给出了潜在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3.07.041


人物简介:

 

陈韶娟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青岛市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从事功能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医用纺织品,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参与省市课题和横向课题多项,撰写SCI和CSCD论文多篇;曾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山东省重点研究计划项目1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项。

 

吴韶华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于中国东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做过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主要从事生物医用纺织品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发表 SCI 研究论文 70 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0余篇,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近20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热点文章3篇,论文总引用2200余次,H指数30。已授权国内外专利15项,其中应用到企业实现成果转化的发明专利4项,单项最高转化金额为150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企业横向项目3项,参与美国NIH、美国心脏协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目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专业分会委员、中国纺织麻标委委员、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组织修复专委会委员,担任Nanomaterials、Engineered Regeneration、JoVE等杂志的客座编辑,以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active Materials等 60 余种 SCI 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