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李钧Carbon:以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纤维阵列为模型研究锂金属负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2023/6/21 10:33:54 易丝帮

DOI: 10.1016/j.carbon.2023.118174

 

使用三维(3D)导电宿主是缓解锂金属负极中枝晶形成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然而,与3D宿主相关的基本问题,如过量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的形成和复杂的Li沉积形态,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本研究的重点是使用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纤维(VACNF)阵列作为3D宿主模型来解释这些关键问题。采用各种表征工具来阐明电沉积Li(e-Li)及其相关SEI的形态和组成。VACNFs上的e-Li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主要的微米级柱状浸润性Li,另一种是在浸润晶粒之间的未填充间隙区域中的VACNFs上的少量纳米级同轴Li鞘。在Li嵌入过程中,VACNF阵列的顶部形成了富含有机物的松散SEI膜,并且在单个VACNFs周围形成富含无机物的SEI鞘。Li电镀将它们转化为与e-Li表面直接接触的无机物占主导地位的SEIs。Li剥离后,浸润性Li上的SEI表层仍然松散地附着在VACNF阵列上,并且在Li电镀/剥离循环期间不可逆地积累,而纳米级Li上的同轴SEI仍然作为稳定的弹性鞘。松散的SEI表层导致电解质消耗和不均匀性增加,最终导致电池故障。

 

image.png 

图1.在Cu衬底上生长的VACNF的FESEM图像:(a,b)视角为30°,(c)俯角为0°。(d)单根VACNF的TEM图像。(e)VACNF/Cu和平面Cu电极分别在1.0mA/cm2下以2.0mAh/cm2的容量进行Li电镀/剥离循环期间的CE。(f)不同循环下VACNF/Cu电极上Li电镀/剥离的电压曲线。(g)Li成核过电位和(h)Li电镀/剥离过电位随循环次数的演变。(i)VACNF/Cu和平面Cu电极的对称循环性能,分别镀有2.0mAh/cm2的Li,循环容量为1.0mAh/cm2,电流密度为1.0mA/cm2。


image.png 

图2.在1.0mA/cm2下Li电镀至(a)0.75mAh/cm2和(b)2.0mAh/cm2的容量之后,VACNF/Cu电极在30°视角下的FESEM图像。(c)图b中白色虚线框标记区域在30°视角下的FESEM图像和(d)俯视图。(e)镀有2.0mAh/cm2 Li的VACNF/Cu的横截面和(f)FIB铣削后的横截面FESEM图像。在顶面沉积2μm厚的Pt保护层,以保护下面的结构免受Ga+离子束损伤。(g-i)以1.0mA/cm2的速率完全剥离2.0mAh/cm2的电镀Li之后,Li电镀VACNF/Cu电极在30°视角下的FESEM图像。


image.png 

图3.(a)用于原位拉曼测量的电极配置。(b)在原位拉曼测量过程中,VACNF/Cu电极在10μA下的Li嵌入/脱嵌和Li电镀/剥离过程中的电压曲线。VACNF/Cu电极的原位拉曼光谱:(c)在Li嵌入/脱嵌过程中,在图b中以实心粉色圆圈突出显示的电压附近拍摄,以及(d)在Li电镀/剥离过程中,在以黄色实心圆圈突出显示的指定时间附近拍摄。在不中断循环期间收集拉曼光谱。


image.png 

图4.Li插层VACNF/Cu电极的XPS深度分析。(a)Ni2p,(b)C1s,(c)F1s,(d)O1s的高分辨率光谱。Ar+离子蚀刻速率为0.08nm/s,使用Ta2O3校准。图4a的插图显示了收集到XPS信号的深度。


image.png 

图5.(a)在原始条件下,(b)在Li嵌入之后,(c)在1.0mA/cm2下电镀2.0mAh/cm2的Li之后,以及(d)在1.0mA/cm2下完全剥离电镀的Li之后,从电极刮下的VACNFs的低温TEM图像。


image.png 

图6.示意图说明了在Li嵌入、Li电镀/剥离过程中形成的SEI的结构以及在VACNF/Cu电极上电沉积的Li的形态。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