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jpowsour.2022.232472
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界面兼容性一直是固态电解质的两大瓶颈。在此,研究者通过静电纺丝成功制备了由聚碳酸丙烯酯、PVDF-HFP和Li6.3La3Zr1.4Ta0.6O12组成的复合电解质膜。在丁二腈的辅助下,合成的固体电解质表现出高离子电导率(室温下为1.32×10-3S/cm)、高达4.5V(vs.Li/Li+)的氧化电位和较高的Li+迁移数(0.81)。这种理想的性能可归因于具有良好Li+传导能力的PPC和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PVDF-HFP的组合,从而在电解质内形成连续的传输框架。引入的活性填料和小分子添加剂不仅有利于快速的Li+迁移,而且增强了Li金属的稳定性。使用固态电解质的锂对称电池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可持续800小时,且过电位较低。使用电解质膜的NCM811电池显示出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C下为184.3mAh/g)和良好的容量保持率(30℃下经300次循环后为80.1%)。
图1.(a)PPL0的光学照片。插图显示了用于CR2032电池的电解质圆盘。(b,e)PPL0和(c,f)PPL15的SEM图像。(d)纯PPC/PVDF-HFP和复合电解质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2.(a)LLZTO和PPL复合膜的XRD图谱。(b)纯SN和PPL复合膜的DSC图谱。(c)不同复合膜的阻抗谱和(d)离子导电性。(e)PPL0和PPL15膜的LSV曲线。(f)对称Li|PPL15|Li电池的计时安培曲线。插图显示了极化前后的阻抗谱。
图3.PPC/PVDF-HFP-LZTO-SN固态电解质内Li+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4.(a)对称Li|PPL0|Li和Li|PPL15|Li电池在室温下以1.0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电镀/剥离时的电压-时间曲线。(b,c)电镀/剥离500小时后,从电池中拆解的PPL0和PPL15的表面形态。(d,e)对称Li|PPL0|Li和Li|PPL15|Li电池的阻抗谱与静置时间的关系。
图5.连续电镀/剥离500小时后,从电池中拆解的Li电极的(a,b)F1s光谱和(c,d)N1s光谱。
图6.NCM811|PPL15|Li电池在(a)30℃和(b)55℃下的循环性能。NCM811|PPL0|Li电池(C)和NCM811|PPL15|Li电池的倍率性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