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apsusc.2022.155491
硅基(Si基)材料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而备受关注,而巨大的体积膨胀和较差的电子传导性阻碍了其在锂离子电池(LIBs)中的实际应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尤其是中空核壳结构。在此,研究者将Si纳米颗粒(Si NPs)封装在ZIF-67金属有机框架中,以获得Si@ZIF-67颗粒,然后通过静电纺丝、硫化和碳化处理将其包裹在一维碳纤维(CFs)中,以获得自支撑Si@Co9S8 CF电极。中空核壳型Si@Co9S8颗粒可以显著改善锂化/去锂化循环过程中Si材料的体积变化,并且CFs的引入为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提供了有效的一维电子路径。此外,不可忽略的是,Si@Co9S8 CF膜可以作为自支撑电极,这避免了传统电极制备的繁琐程序。所得复合电极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稳定的循环寿命。总体而言,这项工作为自支撑硅基电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图1.Si@Co9S8 CF薄膜的制备示意图。
图2.Si NPs的SEM和SAED图像(a和b);Si@ZIF-67颗粒的SME和TEM图像(c和d);Si@Co CF膜的SEM和TEM图像(e和f);Si@Co CF膜的SAED图谱(g);Si@Co CF膜的HRTEM图像(h);Si@Co9S8 CF膜的SEM和TEM图像(i和j);Si@Co9S8 CF膜的SAED图谱(k);Si@Co9S8 CF膜的HRTEM图像(l和m);Si@Co9S8 CF膜的EDS映射(n)。
图3.Si@Co CF和Si@Co9S8 CF膜的XRD光谱(a);Si@Co9S8 CF膜Co3d(b)、S2p(c)、Si2p(d)、N1s(e)和C1s(f)区域的XPS光谱。
图4.Si@Co CF(a)和Si@Co9S8 CF(b)电极的CV曲线;Si@Co CF(c)和Si@Co9S8 CF(d)电极前四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
图5.Si@Co CF和Si@Co9S8 CF电极的倍率性能(a)、循环性能(b)和长期循环性能(c);所得电极在0.01-100kHz频率范围内的EIS曲线(d);循环过程中Si@Co9S8 CF负极的机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