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21/acsaem.2c01782
本研究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直接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3D核-壳La0.6Sr0.4Co0.2Fe0.8O3-δ(LSCF)@PrO2-δ纳米纤维,将其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正极。在LSCF@PrO2-δ纳米纤维中,异相PrO2-δ可以有效改善LSCF的低氧还原反应(ORR)活性。与LSCF纳米结构相比,具有3D核壳异质结构的LSCF@PrO2-δ纳米纤维有效地抑制了Sr在表面的偏析,提高了正极的稳定性。由于独特的微观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LSCF@PrO2-δ纳米纤维为电荷转移提供了连续的路径,并扩展了三相界面,有助于提高SOFC正极的ORR活性。在700℃下,LSCF@PrO2-δ纳米纤维的面积比电阻达到0.076Ω·cm2,与LSCF纳米纤维的0.117Ω·cm2和LSCF粉末的0.192Ω·cm2相比降低了35%和60%。当LSCF@PrO2-δ纳米纤维作为单电池正极时,700℃下其峰值功率密度达到1.17W·cm-2,经过100h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后,单电池的电压衰减率仅为每小时0.03%。因此,3D核壳LSCF@PrO2-δ纳米纤维为获得高性能SOFC正极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
图1.(a)LSCF纳米纤维和LSCF@PrO2-δ纳米纤维的制备流程图,(b)30-800℃下LSCF/PVP和LSCF/PVP/PrOPrO2-δ在空气中的热重曲线。
图2.(a)所有正极材料和PrO2-δ粉末的XRD图,(b)所有正极材料在20-25°时的放大图像,(c)所有材料在30-35°时的放大图像,以及(d)由Scherrer公式计算的平均晶粒尺寸。
图3.(a-c)LSCF粉末、LSCF纳米纤维和LSCF@PrO2-δ纳米纤维的FE-SEM图像,以及(d)所有正极的N2吸附/解吸曲线和比表面积数据。
图4.(a)LSCF@PrO2-δ纳米纤维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和(b)LSCF@PrO2-δ纳米纤维外径边缘的放大图。Box1和Box2的FFT图,晶格间距和谱线强度分布显示在(c-e)和(f-h)中。
图5.(a,b)所有正极的O1s和Sr3d轨道的XPS光谱,以及(c,d)所有正极的Co2p和Fe2p轨道的XPS光谱。
图6.(a-c)用于正极|GDC|正极对称电池的LSCF粉末、LSCF纳米纤维和LSCF@PrO2-δ纳米纤维在600-700℃测试区间内的EIS曲线,(d)所有正极的ASR总结图,(e)所有正极ASR(面积比电阻)的Arrhenius图,以及(f)拟合电路中高频电阻(R2)与低频电阻(R3)的比率。
图7.(a-c)不同氧分压下,LSCF粉末、LSCF纳米纤维和LSCF@PrO2-δ纳米纤维正极在700℃时的EIS曲线,(d-f)正极材料的高频电阻和低频电阻以及ASR对氧分压的依赖性。
图8.(a)所有单电池在700℃下的I-V-P曲线,(b)所有单电池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的峰值功率密度,(c)Cell-3在700℃下的长期稳定性测试(恒电流密度为0.5A/cm2),(d)Cell-3的工作机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