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ensm.2022.06.037
本研究将陶瓷固态电解质(SSEs)和聚合物基SSEs合理结合,构建出多功能复合SSEs,为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此,本工作研究了Li6.4La3Zr1.4Ta0.6O12(LLZTO)与静电纺丝3D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和原位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电解质的不同集成方式。首先将LLZTO陶瓷与3D PAN纳米纤维混合,然后在空间中填充聚合物电解质,可以为复合SSE提供更高的离子电导率(2.06×10-3S·cm-1)、最高的锂迁移数(0.5)以及最高的机械强度(2.85MPa)。当电流密度为0.2mA·cm-2、电位为0.07V时,其可在锂对称电池中运行1000h以上,并使Li-LiFePO4固态电池(SSBs)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在0.5C下循环500次后的保持率达86.3%)。在4.3V或4.5V高压SSBs中其仍显示出出色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之下,当LLZTO不存在或通过简单混合而不集成到PAN网络中时,SSEs和SSLMBs的电化学性能较差。机理研究表明,LLZTO与丁二腈(SN)的直接接触会引发SN的分解,导致C=N-C阻挡层的形成,并进一步降低电化学性能。
图1.(a)IPLL-SSE原位合成路线示意图;在有(b)和没有(c)LLZTO填料的情况下,聚合前后聚合物电解质前体溶液的光学照片,以及IPLL-SSE和OLLP-SSE膜的相应照片;PAN-LLZTO纳米纤维膜(d)和IPLL-SSE(e)的SEM图像以及相应的EDS映射。
图2.(a)SSEs的温度依赖性离子电导率(25-80℃);(b)具有IPLL-SSE的Li对称电池的计时电流曲线(插图显示极化前后的阻抗变化);(c)扫描速率为1mV/s时的LSV结果;(d)具有不同SSEs的Li对称电池在0.2mA·cm-2电流密度和0.4mAh·cm-2面积容量下的恒电流循环曲线,以及放大的电位比较(e-f);(g)具有IPL-SSE和OLLP-SSE的Li对称电池在0.05至1.0mA·cm-2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
图3.1000h循环前后,从具有IPLL-SSE(a)和OLLP-SSE(b)的电池中拆卸的锂负极的N1s、F1s和S2p XPS图谱;循环之前(c)和之后(d)Li表面的相应元素浓度;循环过程中IPLL-SSE(e)和OLLP-SSE(f)的锂枝晶生长机理示意图;1000h测试后含IPLL-SSE(g)和OLLP-SSE(h)的锂负极的表面形貌。
图4.(a)SSBs的示意图;(b)具有不同SSEs的LFP/Li SSBs的倍率性能比较;(c)LFP/IPLL-SSE/Li和LFP/液体电解质/Li电池在1C和(d)2C下的循环性能;(e)不同SSEs在0.5C下的循环性能。所有电池均在25℃下进行测试。
图5.(a)电池配置的原位拉曼示意图;循环期间LFP/OLLP-SSE/Li(b)和LFP/IPLL-SSE/Li(c)电池中SSEs的原位拉曼光谱以及相应的充放电曲线。
图6.(a)LCO/IPLL-SSE/Li在0.5C下的循环性能及其对应的充放电曲线(c);(b)NCM523/IPLL-SSE/Li在0.05C下的循环性能及其对应的充放电曲线(d);(e)LFP/IPLL-SSE/Li软包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点亮LEDs。所有操作均在25℃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