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snb.2022.132090
利用水热合成的In2O3纳米粒子,通过静电纺丝和热煅烧工艺合成了多孔结构的Pd修饰In2O3纳米颗粒嵌入SnO2纳米纤维。该过程可以在没有任何ZnIn2O4组分的情况下获得多孔纳米纤维,并且由于其体内众多的孔隙和晶界,纳米纤维的传感性能得以最大化。此外,由于Pd纳米粒子与纳米纤维体形成肖特基势垒并产生催化效应,因此可以提高这些纳米纤维的氢气传感性能。然而,为了显著提高对低浓度氢气的传感性能,迫切需要具有更有效结构的传感器。总之,本研究合成了传感性能增强的Pd修饰In2O3纳米颗粒嵌入SnO2多孔纳米纤维。这种异质结构纳米纤维对100ppm氢气的响应为1291,与Pd修饰SnO2纳米纤维相比该纳米纤维的传感性能增强了24倍。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具有最佳氢气传感性能和传感机制的最优In2O3纳米颗粒。
图1.(a)In2O3纳米颗粒、(b)In2O3纳米颗粒嵌入SnO2纳米纤维和(c)Pd修饰In2O3纳米颗粒嵌入SnO2纳米纤维的合成示意图。(d)通过剥离工艺制造的叉指电极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e)自制的气体传感测量系统。
图2.(a)PVP纳米纤维以及嵌有(c)0mg、(e)20mg、(g)40mg和(i)60mg In2O3纳米颗粒粉末的Pd修饰SnO2纳米纤维的低倍放大SEM图像。(b)-(j)对应的高倍放大SEM图像。样品S2的TEM图像:(k)显示其完整形态的低倍放大图像,(l)放大的高分辨率图像,显示单个亚晶粒,包括SnO2、In2O3和Pd,以及指示其晶格平面的条纹图样,(m)其相应的SAD图谱,(n)该纳米纤维样品的STEM图像,以及基于(o)Sn、(p)In、(q)O和(r)Pd的STEM图像的EDS元素映射图谱。
图3.本研究中合成样品的XRD图谱。
图4.(a)本研究中合成样品的XPS全扫描测量光谱以及(b)Sn3d、(c)In3d和(d)Pd3d的高分辨率XPS光谱。
图5.(a)本研究中合成纳米纤维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b)带隙能量。
图6.(a,b)S0、(c,d)S1、(e,f)S2和(g,h)S3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孔径分布。
图7.(a)S0、(b)S1、(c)S2和(d)S3的瞬变动态响应,以及(e)对100ppm氢气的传感响应与工作温度的函数关系。
图8.(a)S0、(b)S1、(c)S2和(d)S3的瞬变动态响应,以及(e)25℃下氢气传感响应与氢气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9.250℃下,(a)S0、(b)S1、(c)S2和(d)S3对NO2、甲苯、乙醇、H2S和CO气体的瞬变动态响应与气体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e)S0、(f)S1、(g)S2和(h)S3的相应汇总雷达图,以分析传感器的传感选择性。
图10.(a)S0和(b)S2在250℃下暴露于0.1、1和100ppm氢气的五个循环的传感重复性,(c)和(d)分别为总结的响应性。
图11.样品S2(插图为S0)在250℃下对100ppm氢气的长期稳定性,每5天测量一次,持续一个月。
图12.(a)SnO2-Pd、(b)In2O3-Pd、(c)SnO2-In2O3和(d)SnO2-SnO2与空气和氢气环境接触前后的能级示意图。
图13.多孔Pd纳米颗粒修饰SnO2纳米纤维(a)在空气中和(b)在氢气气氛中的电气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