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susmat.2022.e00393
碳-碳同素异形体杂化物表现出显著的特性,包括出色的电化学电荷存储能力。本研究合成了一种由1D碳纳米纤维(CNF)和2D石墨烯微带(GMR)组成的新型杂化材料,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LIB)和钾离子电池(KIB)负极,以提高存储容量。通过一步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工艺同时杂化CNF-GMR材料,其中使用氧化铁催化剂在石墨烯表面生长CNF。同时,通过催化切割少层石墨烯形成GMRs。这种独特的碳-碳同素异形体杂化物具有出色的结构完整性、良好的导电性(718S/m)和高比表面积(305.6g/m2)。当用作电池负极时,所制备的材料表现出高度可逆的容量(在LIB和KIB中于0.10A/g下的可逆容量分别为598mAh/g和410mAh/g),具有快速充电和放电能力以及长期循环稳定性,在1000次循环期间的库仑效率为99%。
图1.(a)超声处理EG,(b)GO悬浮液,(c)GO-FLG混合物,(d)FLG-GO-PIL,(e)FLG-GO-PIL/Fe(NO3)3的数码照片;FLG-GO-PIL复合物的SEM图像(f-g)和TEM图像(h-i),表明形成了被GO片材吸附和/或夹在中间的少层石墨烯。
图2.(a)含有碳纳米纤维(具有小直径的卷曲结构)和微带(具有波浪状结构和开放边缘的扭曲折叠微带)的碳材料的SEM图像;(b)CNFs和GMRs混合形成的花状结构材料;(c)杂化碳材料的特写图像;(d)分离的GMRs。
图3.GMRs、CNFs和杂化CNF-GMR材料的代表性TEM图像显示:(a)由少层石墨烯组成的厚GMRs,(b)竹状结构的CNFs,(c)从多层厚GMRs剥离的薄GMR,(d-g)GMR的多孔石墨结构,以及(e)CNFs和(f)GMRs的HR-TEM。
图4.FLG-GO-PIL前体和GMRs的比较(a)XRD图谱、(b)拉曼光谱、(c)XPS全谱和C1s XPS光谱,以及(d)TGA曲线。
图5.(a)CNF-GMR杂化材料和(b)仅CNF材料通过N2吸附-解吸等温线测量的比表面积及其孔径分布(插图)。
图6.配备CNF-GMR电极的(a)锂离子电池和(b)钾离子电池在0.05A/g下的恒电流充电/放电曲线;配备CNF-GMR电极的(c)LIB和(d)KIB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充电曲线。
图7.(a)LIB和(b)KIB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变化;CNF-GMR电极在1000mA/g下的循环性能。
图8.CNF-GMR负极在(a)Li半电池和(b)K半电池配置中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在不同扫描速率(1至10mV/s)下记录的CV曲线进行评估;根据CV曲线绘制不同扫描速率下的log(i)与log(v)图,用于定义b值;(d)不同扫描速率下电容电荷贡献的变化。
图9.(a)在300mA/g下记录的恒电流充电/放电曲线;(b)比能量与比功率的Ragone图;(c)LIC和KIC在1A/g电流密度下进行700次循环期间的循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