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青岛大学丛海林:合成抗菌抗病毒的PAN/PTHP纳米纤维用于个人防护用品
2022/1/22 15:17:24 admin

DOI: 10.1016/j.jhazmat.2021.127602

 

由细菌和病毒传播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全球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的重大负担。目前,大多数个人防护用品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较弱。本文报道的PAN/PTHP纳米纤维为个人防护装备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将PTHP和PAN的混合物制备成具有高效、持久抗菌效果(>99.999%)的PAN/PTHP纳米纤维。活/死染色和细胞增殖实验表明所制备的PAN/PTHP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此外,PAN/PTHP纳米纤维对慢病毒显示出明显的破坏作用。基于这些特性,将PAN/PTHP纳米纤维用作口罩的充气式杀菌层,对空气中的微粒具有极好的拦截效果。该类材料的成功合成为新型防护用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

 

image.png

图1.(a,b)纳米纤维的SEM图像。(c)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

 

image.png

图2.纳米纤维的性能评估。(a)纳米纤维和PTHP的FT-IR光谱。(b)纳米纤维的应力-应变关系。(c)纳米纤维和PTHP的结晶度变化。(d)纳米纤维和PTHP的热稳定性。(插图显示PAN-60%PTHP纳米纤维的拉伸)

 

image.png

图3.纳米纤维的抗菌效果评估。(a,b)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动力学。(c)细菌在纳米纤维周围生长3天(其中a-d是PAN、PAN-55%PTHP、PAN-60%PTHP和PAN-65%PTHP纳米纤维)。(d,e)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f)在PAN-55%PTHP纳米纤维上培养的细菌的SEM显微照片。(g)纳米纤维抗菌机理示意图。

 

image.png

图4.(a)用不同纳米纤维培养1、2和3天的3T3细胞活/死检测的荧光图像。(比例尺:200μm)(b)细胞增殖试验。(c)3T3和Hela细胞的细胞活性。

 

image.png

图5.(a)慢病毒的TEM图像。(b)感染细胞的倒置荧光显微镜明场和荧光场图像。(比例尺:200μm)(c)病毒感染率统计。

 

image.png

图6.PAN/PTHP纳米纤维的生物保护性能。(a)细菌在口罩中分散,(b,c)口罩上的三个选定测试区域,(c)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d)新型口罩展示,(e,f)普通口罩(对照组)和新型口罩(实验组)的过滤效率和压降。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