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3390/polym13162776
尽管有几项研究报告称,在聚乳酸(PLA)中添加竹炭(BC)可增强PLA的性能,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静电纺丝制备超细BC/聚(L-丙交酯)(PLLA)网的研究报告。在此,研究者通过一种新型激光静电纺丝方法,使用PLLA和BC/PLLA原纤维制备了PLLA和BC/PLLA的超细纤维网。超细PLLA和BC/PLLA纤维的平均直径约为1μm,变异系数为13-23%和20-46%。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显示,在原纤维中检测到高度取向的晶体。然而,PLLA和BC/PLLA网的WAXD图谱显示PLLA呈无定形结构。偏光显微镜图像显示,纤维网由直径均匀、双折射变化较大的超细纤维组成。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表明,与未加工的纤维相比,该纤维中的晶体有序度较低,并且纤维中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迁移率。面积密度为2.6mg/cm2的BC/PLLA网的透射率表明添加BC可提高纤维的紫外线屏蔽效率。
图1.(a)激光静电纺丝(LES)示意图,(b)当收集器处于静止状态下,带有网的LES收集器部分的图像,(c)LES设备喷嘴部分的图像,以及显示典型纺纱行为的放大照片。
图2.激光功率为6-26W时喷嘴附近(a)聚(L-丙交酯)(PLLA)和(b)竹炭(BC)/PLLA纤维的细化图像。(c)放大图像显示了在10W(单射流)和12W(多射流)激光功率下纺制的PLLA。
图3.(a)PLLA和(b)BC/PLLA网中纤维直径的变化曲线,(c)PLLA和(d)BC/PLLA网中纤维的运行速度,以及在6-26W激光功率下(e)PLLA和(f)BC/PLLA网中纤维的应变率曲线。
图4.(a)PLLA和(b)BC/PLLA纤维的停留时间,以及在6-26W激光功率下(c)PLLA和(d)BC/PLLA纤维在喷嘴附近的总停留时间。
图5.LES期间喷嘴附近PLLA纤维的红外图像,激光功率为(a)10和(b)16W。
图6.(a)原始PLLA和BC/PLLA纤维以及(b)电纺PLLA(14W)和BC/PLLA(16W)网的图像,(c)BC、(d)原始PLLA纤维和(e)原始BC/PLLA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7.直径分布:以6-26W的激光功率制备的电纺丝网中的(a)PLLA和(b)BC/PLLA纤维。
图8.(a)电纺PLLA和BC/PLLA网平均纤维直径和(b)变异系数(CV)随激光功率的变化。
图9.(a)原始PLLA纤维、(b)电纺PLLA网(14W)和(c)电纺BC/PLLA网(16W)在交叉偏振条件下的图像;使用无光学延迟的Bereck补偿器在交叉偏振条件下获得(d)原始PLLA纤维、(e)电纺PLLA网(14W)和(f)电纺BC/PLLA网(16W)的图像;使用具有光学延迟的Bereck补偿器在交叉偏振条件下获得(g)原始PLLA纤维、(h)电纺PLLA网(14W)和(i)电纺BC/PLLA网(16W)的图像。
图10.原始PLLA纤维、电纺PLLA(14W)网和电纺BC/PLLA(16W)网的纤维直径与双折射之间的相关性。
图11.BC、原始PLLA和BC/PLLA纤维以及电纺PLLA(14W)和BC/PLLA(16W)网的X射线衍射图。
图12.(a)PLLA和(b)BC/PLLA薄膜在0和90°方位角下的广角X射线衍射(WAXD)图谱和二维图案。
图13.原始(a)PLLA和(b)BC/PLLA纤维在0和90°方位角下的WAXD图谱。
图14.通过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TMDSC)测定(a)原始PLLA和BC/PLLA纤维以及电纺PLLA(14W)和BC/PLLA(16W)网的总热流曲线,(b)反向热流曲线,和(c)非反向热流曲线。
图15.根据总热流曲线计算出原始PLLA和BC/PLLA纤维以及电纺PLLA(14W)和BC/PLLA(16W)网的结晶度。
图16.PLLA和BC/PLLA薄膜以及电纺PLLA(14W)和BC/PLLA(16W)网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