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matdes.2021.109705
近年来,静电纺丝多层结构微/纳米纤维备受关注。在这项研究中,受自然界中螺旋槽和中空结构的独特特性和功能的启发,研究者制备了一种新型螺旋槽/中空结构的多层结构纳米纤维。基于纤维形成机理,使用设计的三流体静电纺丝系统,结合醋酸纤维素和其他合适的聚合物制备了螺旋槽/中空纳米纤维。通过改变喷丝头的毛细布置,获得具有螺旋槽和螺旋中空结构的纤维。为了探索复合纤维的形成过程,采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了喷丝头下的泰勒锥和射流路径。通过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的形貌和功能进行表征,证实了该纤维独特的螺旋槽/中空结构,及其良好的润湿性和力学性能。
图1.三流体静电纺丝的实验装置和电场分布。(a)产生螺旋槽/中空纳米纤维的三流体静电纺丝系统的示意图。对于b)三通道偏心喷丝头,c)三通道同心喷丝头,中心平面沿z轴和x-y平面在z=0mm处的电场分布。工作距离设置为10cm,外加电压设置为20kV。
图2.TPU、CA和PVP的DSC曲线。
图3.(a)三通道偏心喷丝头及其螺旋槽纳米纤维的制备过程示意图;(b)三通道同心喷丝头及其螺旋中空纳米纤维的制备过程示意图;(c)数码照片,可看到喷丝头全景;(d,e)分别为偏心喷丝头和同心喷丝头的正视图和侧视图。(f)三流体静电纺丝过程的高速照片,右上方的插图显示了泰勒锥的近距离视图。使用(g)三通道偏心喷丝头和(h)三通道同心喷丝头的复合泰勒锥。
图4.螺旋槽纳米纤维的制备和表征。(a)纤维组件的SEM图像及其直径分布,其中包含12wt%TPU/DMF溶液(外部),含15wt%CA的DMAc/ACE和1.8wt%LiCl溶液(中部)以及13wt%PVP/DMF溶液(内部)。(b)具有仿生螺旋槽结构的单螺旋槽纳米纤维的SEM图像。(c)丝瓜络幼枝盘绕卷须的照片,右上插图显示干燥后丝瓜络枯萎。(d)螺旋槽纤维的横截面SEM图像。e)螺旋纳米结构的TEM图像,f)图e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三层结构。(g-h)TPU、CA、PVP、核壳CA/PVP(F1)和TPU/CA/PVP(F2)纤维的FT-IR光谱。(i)具有螺旋结构(上部)和螺旋槽结构(下部)的复合纳米纤维的SEM图像,插图显示纤维膜表面上的WCA。实验流速条件为Qouter/Qmiddle/Qinner=0.2:0.2:0.02mL/h。工作距离为10cm,外加电压为20kV。
图5.不同流量比下螺旋槽纳米纤维的SEM图像以及尺寸分布。流速条件为Qouter/Qmiddle/Qinner=0.2:0.2:0.02(a,b);0.2:0.2:0.04mL/h(c,d);0.2:0.2:0.08mL/h(e,f)。工作距离为10cm,外加电压为20kV。插图显示了在具有不同流速比的螺旋槽纳米纤维膜上的水接触角。
图6.螺旋中空纳米纤维的制备和表征。(a)由12wt%TPU/DMF溶液(外部),含15wt%CA的DMAc/ACE和1.8wt%LiCl溶液(中部)以及13wt%PVP/DMF溶液(内部)制备的螺旋中空纳米纤维组件的SEM图像。右上角的插图显示出螺旋纳米纤维中的中空结构。b)复合纳米结构的TEM图像,c)图b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三层结构。(d)具有不同放大倍率的螺旋中空纤维的横截面SEM图像。(e)螺旋中空纤维膜的XPS光谱。(f)TPU、CA和TPU/CA复合螺旋中空纤维的XRD图谱。(g)电纺膜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实验流速条件为Qouter/Qmiddle/Qinner=0.2:0.2:0.04mL/h。工作距离为10cm,外加电压为20kV。
图7.螺旋槽和螺旋中空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a)由12wt%TPU/DMF溶液(外部),含15wt%CA的DMAc/ACE和1.8wt%LiCl溶液(中部)以及含4wt%PEO的DMF/H2O溶液(内部)制备的螺旋槽纤维组件的SEM图像。(b)具有螺旋槽结构的单根纤维的SEM图像,左上角的插图显示了螺旋槽纤维的横截面图像。(c)螺旋中空纤维的横截面图,左上方显示了更高放大倍数的螺旋中空纤维。实验流速条件为Qouter/Qmiddle/Qinner=0.5:0.5:0.1mL/h。工作距离为10cm,外加电压为20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