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21/acs.energyfuels.1c00030
通过两种溶胶-凝胶法(环氧加成法和Pechini法)以及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3NiO·CeO2、Co3O4·CeO2和1.5Fe2O3·CeO2型铈基双金属氧化物,其目的是合成具有不同形貌(纳米颗粒或纳米纤维)的化合物,并将其作为CO2甲烷化催化剂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性能取决于d嵌段元素的类型、方法和催化剂的形态。不管这些参数如何,最好的结果是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上获得的,其活性远高于在相同条件下用作参照的商用铑催化剂。此外,以纳米颗粒(Pechini方法)或纤维(静电纺丝技术)形式获得的钴基催化剂也具有良好的活性,与在参照催化剂上测得的活性相当。所有催化剂在至少60-70h的反应中都非常稳定,这一优势使其成为该知识领域未来发展的理想替代选择。
图1.通过环氧加成法获得的CeO2基双金属氧化物的SEM图:(a)3NiO·CeO2;(b)Co3O4·CeO2;(c)1.5Fe2O3·CeO2。
图2.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的CeO2基双金属氧化物的SEM图像:(a)3NiO·CeO2;(b)Co3O4·CeO2;(c)1.5Fe2O3·CeO2。
图3.新鲜双金属氧化物的XRD图谱:通过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a)3NiO·CeO2,(b)Co3O4·CeO2;(c)1.5Fe2O3·CeO2。
图4.氢预处理废双金属氧化物的XRD图谱:通过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a)3NiO·CeO2,(b)Co3O4·CeO2;(c)1.5Fe2O3·CeO2。
图5.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双金属氧化物的H2-TPR曲线:(a)3NiO·CeO2;(b)Co3O4·CeO2;(c)1.5Fe2O3·CeO2。
图6.在300℃下,3NiO·CeO2、Co3O4·CeO2和1.5Fe2O3·CeO2型CeO2基双金属氧化物上的CO2氢化:制备方法及预还原处理的影响。
图7.碱度和金属镍尺寸对通过不同方法(环氧加成、Pechini和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的镍-铈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产率的影响。在300℃下获得的甲烷化数据;异丙醇脱氢/脱水条件数据是在250℃的氧化气氛下获得的。
图8.在225、250、300和350℃(分别为黄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下,对通过静电纺丝预处理获得的镍-铈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的稳定性试验。产生CH4,菱形固体填充;选择性CH4,无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