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Mater. Today Commun.:电纺聚己内酯单纤维的力学评估
2020/5/14 9:43:40 admin

DOI:10.1016/j.mtcomm.2020.101211

在电纺聚合物微纤维的生物力学应用范围内,采用一种测试单根电纺微纤维的新方法来可靠地建立宽直径范围为0.4至6.0 µm的聚己内酯微纤维的机械性能。采用循环力学试验,建立了纤维直径与杨氏模量的双峰线性关系。在约0.9μm处发现一个拐点,在该拐点处观察到低于该直径的模量急剧增加。对于用相应纤维制备的支架,在相同的尺度上没有观察到模量的突然增加,并且这不能仅仅通过聚合物结晶度的变化来解释。此外,评估弹性恢复应变的最大应变高达20%。结果表明,聚己内酯在预处理后展现出高达13.17±3.1%的粘弹性范围,这对于大多数相关的生物力学应用而言已经足够。

 

image.png

图1.环境控制的静电纺丝设置。


image.png

图2.夹在板与板之间的纤维和应用拓展示意图(a)。固定器中的电纺纤维的偏光显微镜图像(b)。


image.png

图3.直径为0.87 µm的纤维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4个循环,最高应变(a)为5%,在5%应变步骤中高达20%,每个步骤中有4个循环。


image.png

图4.对于单根纤维(n=56)(a)和电纺垫(b)(每个数据组n=18)可观察到杨氏模量相对于纤维直径的变化。对于回归拟合,d<0.9 µm,p<0.0001,R2=0.70;d>0.9 µm时无相关性。实线-回归线,虚线-置信区间。


image.png

图5.显示了在不同纤维直径下通过DSC测量测定的结晶度。


image.png

 

image.png

图6.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循环后,每个应变步骤的磁滞变化以最大应变(a)表示。不同最大应变水平下第二、第三和第四循环的平均弹性恢复应变(b)。n=56(b)


image.png

图7.在暗场条件下,进行机械测试之前将单根纤维夹在固定器中的图像。D=0.87(a),d=0.86(b)。间隙为3 mm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