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电纺纳米纤维用于鼻、口、阴道粘膜递送活性药物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0/3/30 13:39:22 admin

DOI:10.1016/j.msec.2020.110756

透粘膜表面避开了许多与传统药物递送(口服和肠外途径)相关的限制,如吸收率低、酶活性高、酸性环境和肝脏内部发生的首过代谢。然而,这些表面有一些缺点,如保留时间短、吸收窗窄以及周围流体连续冲洗药物。电纺纳米纤维以其独特的表面性质和包封率可以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克服传统药物递送途径带来的挑战,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这篇综述详细介绍了粘膜药物输送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使用纳米纤维系统作为将药物输送到体循环以及局部药物管理的替代方法。系统地讨论了不同类型粘膜表面的生理解剖特征和当前面临的挑战。研究者还讨论了一些重要药物的透粘膜递送方面的未来考虑。

 

image.png

图1.(a)盐酸小檗碱(BHC)核-壳纳米纤维的制备示意图,该纤维为乙基纤维素(EC)的核,并涂有一层单硬脂酸甘油酯(GMS)的无药层。(b和c)与涂有GMS(F2)的药物-EC芯相比,药物从EC和GMS(F1)中的单片纤维中释放出来的机理。在使用GMS涂层的纤维(F2)的情况下,由于GMS壳的疏水性,药物的释放受到阻碍。(d和e)从F1和F2释放BHC,表明与从药物颗粒中2h释放相比,该药物在32h内完全释放。可以得出结论,与F1相比,核壳纤维提供了BHC从纤维中的持续释放,与任何时间点无关。


image.png

图2.聚合物纳米纤维和粘蛋白链中存在的反应性基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简化演示。


image.png

图3.(A)0毫秒、(B)133毫秒、(C)408毫秒时,纳米纤维膜在模拟唾液中的崩解。(D)中显示了药物从速溶膜中累积释放的百分比。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纤维以非常快的速度崩解并在150s内释放出药物。


image.png

图4.Clobestol-17-丙酸酯纳米纤维补片在(A)牙龈粘膜、(B)舌头上皮和(C)颊粘膜上的应用。志愿者对纳米纤维补片的总体粘附性和刺激性反应良好(D和E)。从补片中释放的药物显示在图像(F)中,来自两个相似的贴片,每个贴片均含5μg药物。


image.png

图5.纤维素共混超支化聚酯薄膜和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案。


image.png

图6.通过电纺制备的局部应用敷料。实验性纳米纤维层压在胶布上,并在志愿者的手臂上测试长达8h。显示(6A)应用之前和之后的代表性照片。在处理之后,观察到由于辣椒素在皮肤表面上的作用而导致的纳米纤维的降解和典型的皮肤发红。图6B表示水杨酸甲酯或辣椒素或两者的组合在无纳米纤维或经由纳米纤维的情况下激活TRPV1。图6C表示通过不同剂量的水杨酸甲酯或辣椒素激活TRPV1。


image.png

图7.掺有不同药物组合的纳米纤维的研究(a)对照(b)标准(c)明胶/聚乙烯醇和(d)含氧氟沙星的明胶/聚乙烯醇纳米纤维(大鼠胃粘膜部位的体内滞留研究)。箭头指示6h后存在残留的纳米纤维。


image.png

图8.(A)示意图,表明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核中,由双氯芬酸钠(DS)组成的核-壳纳米纤维具有受控的鞘或壳(紫胶)流速。(B)DS的核-壳纳米纤维的图示,DS和PVP处于核中,壳由紫胶鞘构成。(C)从整体DS制剂(含PVP)(F1)、核-壳纳米纤维制剂(F2)和原始DS颗粒的DS释放的比较。由于高晶格能量,DS粒子的释放非常缓慢。整体式纳米纤维配方F1在10分钟内耗尽了所有DS,而在酸性pH下2h内F2释放出的DS仅占7%,这归因于紫胶在低pH环境下的不溶性。在从中性pH到碱性pH值下,DS从F2突然释放出来,表明典型的结肠特异性特征。(D)与原始药物颗粒相比,药物从核-壳纤维的渗透性提高了(近20倍)。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