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007/s12274-020-2656-5
尽管Fe3O4粒子由于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的协同作用,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吸收体中所需的高质量分数,其应用仍然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有必要开发低维结构的Fe3O4材料。本研究采用低质量比的形状各向异性Fe3O4纳米管来实现有效的微波吸收。采用简易静电纺丝、两步热处理和机械剪切法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碳管。交联的纳米管结构使吸波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多次散射、极化弛豫和更好的抗反射表面,而形状各向异性的纳米管保持了明显的多次共振和更强的矫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微波吸收的介电损耗、磁损耗和斯特林阻抗匹配。结果表明,含33.3wt%短Fe3O4 纳米管的吸收体在17.32 GHz,厚度为1.27 mm时具有-58.36 dB的最小反射损耗,而在厚度为1.53 mm时具有5.27 GHz的最大有效吸收带宽(EAB) 。含14.3wt%长Fe3O4纳米管的吸收体在一定雷达波段表现出最宽的EAB,其厚度分别为2.65和1.53 mm,衰减80.75%X波段和85%Ku波段能量低于-10 dB。本研究为形状各向异性吸磁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拓宽了其作为吸磁材料的实际应用。
图1.(a)材料制备示意图。(b)相应样品的照片。
图2.(a)复合纳米纤维、(b)Fe2O3 纳米纤维、(c)S0、(d)S1和(e)S2的SEM图像。(f)Fe3O4 纳米管的TEM和(g)HRTEM图像以及(h)EDS。
图3. S0、S1和S2的磁滞回线和磁化特性。
图4.(a)填充S0、S1和S2的样品的实介电常数、(b)虚介电常数、(c)介电损耗和(d)近似电导率。
图5.(a)填充S0、S1和S2的样品的实际磁导率、(b)虚磁导率、(c)磁损耗和(d)涡流损耗。
图6.(a)–(c)填充S0、S1和S2的样本的阻抗匹配度和(d)衰减系数。
图7.(a)–(c)填充S0、S1和S2的样品的3D反射损耗和(d)有效吸收带宽。
图8.填充(a)S1和(b)S2的样品的反射损耗和阻抗匹配融合图像。
图9.示意图说明Fe3O4纳米管可能的微波吸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