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21/acsbiomaterials.9b01636
由于大脑再生能力差,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对现代医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现状迫切需要能够支持神经元生长、引导神经突起伸长和重建受损脑组织的生物功能支架。为此,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定向生物功能支架(aPLGA-LysoGM1),其中聚乳酸-乙醇酸(PLGA)借助SCDase水解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LysoGM1)实现功能化,并利用静电纺丝形成定向纤维网络。作为神经元膜的神经节苷脂,功能化的LysoGM1赋予了支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利于神经元的生长和损伤脑组织的再生。此外,研究者发现定向PLGA-LysoGM1纤维充当了引导神经突起延伸的地形线索,这对于组织突触网络(神经网络)的形成至关重要。系统的体外研究表明,定向生物功能支架可以促进神经元的活力、神经突起的生长和突触的形成,并保护神经元免受压力相关的损伤。此外,在大鼠TBI模型中,研究人员证明了aPLGA-LysoGM1支架的植入支持了脑损伤后的恢复,因为与替代支架相比,更多的内源性神经元迁移并浸润到缺陷区。这些结果表明,定向生物功能aPLGA-LysoGM1支架是TBI后脑组织再生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图1.(A)PLGA-LysoGM1的化学合成路线。R代表唾液酸基团。(B)PLGA-LysoGM1的1H NMR光谱。(C)PLGA和PLGA-LysoGM1的FTIR光谱。
图2.aPLGA-LysoGM1(A1)和rPLGA-LysoGM1(A2)支架的扫描电镜图像(左)和FFT对准图(右)。aPLGA-LysoGM1(B1)和rPLGA-LysoGM1(B2)支架的FFT曲线和直径分布。(C)水接触角和支架上水滴的照片。(D)LysoGM1免疫荧光染色图像。*p<0.05表示显著差异性。
图3.(A)扫描电镜观察支架上细胞的粘附,红色箭头:伸展开的神经突。(B)与aPLGA组相比,每个支架上的相应神经元细胞生存力。*p<0.05,**p<0.01,***p<0.001表示显著差异性。
图4.(A)在支架上培养3天和6天后,神经元中的β-Ⅲ微管蛋白免疫染色(蓝色:核,绿色:β-Ⅲ微管蛋白)。(B)神经元的平均神经突长度。**p<0.01,***p<0.001,****p<0.0001表示显著差异性。
图5.(A)活/死染色在高压损伤前后的细胞活力(绿色:活细胞,红色:死细胞)。(B)压力处理前后支架上神经元的Bcl-2基因表达。(C)加压治疗前后N-钙粘着蛋白的蛋白表达和神经元支架的相对强度。*p<0.01,***p<0.001,****p<0.0001表示显著差异性。
图6.(A)手术后2周和6周时脑组织的HE染色。(B)定量新形成的脑组织。*p<0.05,**p<0.01,***p<0.001表示显著差异性。
图7.植入后2周和6周,受损大鼠脑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红色)、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绿色)、神经元标志物NeuN(绿色)和细胞核(蓝色)的免疫荧光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