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多功能纤维支架用于增强血管化骨再生
2019/12/21 10:55:18 admin

DOI: 10.1039/C9TB01520E

由于三维电纺纤维结构与人体组织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且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因此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组织工程支架。鉴于成功的骨再生需要良好的成骨和血管生成,因此迫切需要生产既有成骨作用又有血管生成作用的支架。本研究采用新型多源多功率静电纺丝技术,将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生物活性磷酸钙(Ca-P)纳米粒子同时复合制备了三组分纤维支架,实现了伴随rhVEGF快速释放的连续生长因子释放以及稳定的rhBMP-2 释放。增强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和上调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和矿化表明,三组分支架在体外具有平衡的成骨血管特性。支架植入小鼠颅骨缺损8周后,在三组分支架中观察到明显的新骨再生和新形成的毛细血管,这表明三组分支架可以促进体内成骨,并具有所需的血管化,该研究展现了三组分支架在骨组织再生中的巨大潜力。


image.png

图1三组分支架:(a)支架制备和植入小鼠颅骨缺损的示意图;(b)三组分支架中纤维成分的TEM和SEM显微照片,以及(c)三组分支架和对照组(PLGA,V,BC支架)的SEM显微照片。



image.png

图2体外释放行为和降解行为:(a)从不同支架释放的rhVEGF和rhBMP-2的释放量和(b)释放百分比;(c)在8周的测试期内,支架减轻的重量;(d)8周降解测试后的支架形态。



image.png

图3三组分支架的血管生成能力:(a)培养3天后,支架上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和死亡图像;(b)培养3天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生存力;(c)使用伤口愈合模型进行血管内皮细胞迁移;(d)量化血管内皮细胞迁移;(e)培养7天后支架上血管内皮细胞的SEM显微照片;(f)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MTT吸收;(g)在Matrigel上用不同的支架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管形成;(h)培养10 h后由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网络中的环和节点的量化。



image.png

图4三组分支架的成骨特性:(a)体外培养3天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存活和死亡图像;(b)体外培养1天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支架之间形成了长春新碱粘附斑块;(c)体外培养7天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扫描电镜照片;(d)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测定;(e)长春新碱浓度的测定;(f)培养7天后细胞融合的量化;(g)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MTT吸收。对于d、e、f和g,n=4,*p<0.05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和高度显著性。所有误差条均表示平均值±标准偏差。



image.png

图5支架上血管内皮细胞的成骨分化:(a)诱导4、7和14天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ALP染色;(b)支架诱导21天钙结节的ARS染色;(c)ALP染色的量化;(d)通过测量溶解的ARS染色结节的吸光度来量化细胞矿化;不同时间段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成骨基因表达。(e)Runx2基因表达;(f)ALP基因表达;(g)骨钙素(OCN)基因表达。对于c、d、e、f和g,n=4,*p<0.05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和高度显著性。所有误差条均表示平均值±标准偏差。



image.png

图6支架中的体内血管化和体内骨组织再生。(a)植入颅骨缺损8周后支架的CD31+荧光图像;(b)CD31+毛细血管密度定量;(c)新生毛细血管的直径。



image.png

图7体内骨组织再生:(a)植入支架8周的颅骨缺损的显微CT图像;(b)骨体积的量化;(c)新骨体积的量化(d)不同放大倍数下具有新骨形成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学分析(NB:新骨;HB:宿主骨;S:支架;红星:血管/毛细血管;虚线(黑白)在1X和10X显微照片中代表HB和再生组织之间的边界)。对于b和c,*p<0.05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和高度显著性。所有误差条均表示平均值±标准偏差。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