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东南大学代云茜教授:多孔陶瓷纳米纤维在异相催化中的研究进展
2019/11/28 22:20:09 admin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陶瓷纳米材料凭借其耐高温、耐氧化、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点引起了众多研究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静电纺陶瓷纳米纤维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能源、环境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孔陶瓷纳米纤维因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活性位点丰富等显著特点,在异相催化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期,东南大学代云茜教授等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Porous ceramic nanofibers as new catalysts toward heterogeneous reactions”的综述论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多孔陶瓷纳米纤维作为多相反应的新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陶瓷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异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首先,该综述简要介绍了电纺陶瓷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次,本文对电纺陶瓷纳米纤维的造孔方法、功能化策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详细的讨论。最后,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孔陶瓷纳米纤维在异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新方向提出了展望。

  在电纺陶瓷纳米纤维功能化方面,作者总结了利用相分离、模板法和同轴静电纺丝法的造孔途径,并阐述了将贵金属催化纳米粒子引入陶瓷纳米纤维的两种策略。

  在异相催化应用方面,作者总结了多孔陶瓷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抗烧结催化剂、光催化反应、电催化反应、加氢反应、氧化反应及偶联反应。

  最后,该综述从四个方面对多孔陶瓷纳米纤维材料进行了展望:提高多孔陶瓷纳米纤维与贵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多级孔结构、增强纤维的机械强度,以及采用最新的原位表征技术动态研究异相催化反应中精细结构(如孔结构)的演化机理。

  主要作者

  李志慧,1996年3月生,2018年9月由武汉理工大学保送至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多孔陶瓷纳米纤维的研究。

  刘苏婷,1995年8月生,2018年9月由江苏师范大学保送至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抗烧结催化剂的研究。

  代云茜,1984年3月生,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破格晋升),博导、硕导。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协青年托举工程、荣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孙岳明教授),入选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A类)计划。2002年考入东南大学化工系,2006年保送至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博连读,2008–2010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Younan Xia教授课题组联合培养。多次在Chem. Soc. Rev.、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J. Mater. Chem. A、ChemSus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化学、材料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包括Nat. Nanotechnol.、Nat. Chem.、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等期刊引用千余次。担任Nat. Comm.、Nano Lett.、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30余种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