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南京大学刘富强:静电纺丝构建多重网络纳米纤维气凝胶高效去除复杂毒害污染物
2019/11/28 22:19:56 admin

  相比于传统的污染处理技术,光催化技术能够有效利用自然界的太阳光,显著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因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光催化剂都是纳米粉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团聚,难以分离回收进行重复使用,并且稳定性差,容易释放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气凝胶,作为一种低密度,高孔隙的三维轻质材料,是粉体催化剂的优良载体。其中,生物质气凝胶因其自然界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单一组份的生物质气凝胶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弱,从而限制其在高温负载粉体催化剂方面的应用。

  近日,南京大学刘福强教授课题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将其氨基化,并与天然纤维素纳米纤维通过氢键作用相结合,制备出具有多重网络的纳米纤维气凝胶。新研制的气凝胶实现了在高温条件下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其网络结构中的石墨氮化碳构成异质结,形成三维体型光催化剂,适于中、碱性条件下快速还原Cr(VI), 并同时具备降解有机物、杀菌、产氢等诸多优越性。该工作为粉体催化材料的实际应用和复杂污染物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networked nanofibrous aerogel supported by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with excellent dispersion and stability for photocatalysis”为题目发表于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

  该工作正式发表于I区SCI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第一作者为2016级博士生邱金丽。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22805) 和南京大学博士生创新创意计划(CXCY-21)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C9TA00388F

  作者简介:

  刘富强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为ACS、IW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 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ppl. Catal. B: Environ.等国内外20余家期刊论文评阅人。研究领域:吸附/催化功能环境材料, 毒害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水处理技术。 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建成毒害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示范工程2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