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具有非常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Wh/kg或者2800Wh/L),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首选。相比于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是锂硫电池未来实用化的挑战之一。尤其是目前普遍采用碳材料作为硫的载体,碳材料的轻质特性导致硫/碳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较低,严重降低硫基复合材料的体积比容量;而且碳材料对多硫离子的吸附和催化能力较差,不利于硫正极循环稳定性的提升。
因此,为了提高硫基复合材料的体积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南开大学的高学平教授提出,摒弃碳材料的干扰,单独采用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硫载体来构筑高性能的硫基复合材料。特别是在铁酸盐负载硫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采用钴酸盐来负载硫制备硫基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的碳材料,钴酸盐在硫正极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中,NiCo2O4具有较高的密度(5.6g/cm3),S/NiCo2O4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高达1.66g/cm3,接近单质硫的密度(2.07g/cm3),可以显著提高硫正极的体积比能量。此外,极性的NiCo2O4对多硫化物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可以减轻穿梭效应,提高循环稳定性。同时,NiCo2O4的高催化活性有助于加快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提升硫正极的倍率性能。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影响因子:21.875),第一作者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刘亚涛。
图1. NiCo2O4和S/NiCo2O4的表征。(a)(b)SEM图,(c)TEM图,(d)HRTEM图,(e)XRD图,(f)热重曲线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的尖晶石NiCo2O4纳米纤维,其大量暴露的(311)晶面具有较高的活性,为多硫化物的吸附和催化提供了足够多的反应位点。NiCo2O4的多孔和中空结构有利于实现硫的高含量负载。S/NiCo2O4复合材料中硫的含量为75 wt%。
图 2. S/NiCo2O4和S/CNF的电化学性能对比(E/S ratio:25 ?L/mg)。(a)(b)0.1C倍率下基于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的充放电曲线;(c, d)0.5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e)1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
图 3. 倍率性能和少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a, b)分别为S/NiCo2O4和S/CNF的倍率性能;(c)不同电解液含量下S/NiCo2O4的充放电曲线;(d)0.5C倍率下S/NiCo2O4的循环性能(E/S ratio:10?L/mg);(e)0.1C倍率下S/NiCo2O4的循环性能(E/S ratio:5?L/mg)
图 4. 多硫化物的反应动力学。(a)S/NiCo2O4和S/CNF的循环伏安曲线(0.1 mV/s);(b)(c)(d)不同扫描速度下峰电流强度与扫描速度平方根的关系;(e)放电至第二个平台中部的Nyquist图;(f)多硫化物在NiCo2O4表面的氧化还原示意图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enm.20180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