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丝帮讯 近日,济南大学李绘等人发明公开了一种MoO3片状结构的静电纺丝合成方法,步骤包括:将钼盐、盐酸羟胺、盐酸多巴胺、PVP加入到乙醇、DMF和1 ,5-戊二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得到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形成前驱体纤维;所得前驱体纤维煅烧,得到产品。该发明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前驱体反应体系,所需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设备工艺操作简便,参数可控,产物尺寸均一,重复性和分散性较好,在气敏传感、吸附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MoO3是一种环保的n型半导体材料,其带隙约为2.39-2.9eV,由于其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高反应特性,在光催化剂、气体传感器、电化学、场发射和气致变色以及光致变色器件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迄今为止,MoO3已经通过多种合成方法被设计成不同的纳米结构,包括使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合成颗粒,通过水热技术或者类似的合成方法形成纳米带,通过热蒸发合成纳米线和纳米线阵列,通过改进的热板法产生纳米片,通过溶剂热法产生纤维,及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过程制备介孔薄膜。但是,这些合成方法有一些限制。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MoO3纳米材料形貌多以一维微纳米结构为主,团聚现象明显,分散性差,其各种性质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还未发现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MoO3片状结构的报道,MoO3片状结构的合成过程受控因素多,技术路线难以把握。所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前驱体纺丝液体系,调控静电纺丝参数和热处理过程,进而实现MoO3片状结构规模化生产,将变得十分有意义。该发明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MoO3片状结构的静电纺丝合成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控性好、原料易于获得、重复性好,所得产品微观结构尺寸可调,分散性好,便于规模化生产。
图1 MoO3片状结构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2 MoO3片状结构的扫描电镜(SEM)图片。
图3 MoO3片状结构的SEM图片。
该发明原料来源广、价格便宜,前驱体纺丝液的组分易于控制,静电纺丝过程操作简便,产物尺寸可调、颗粒尺寸分布范围窄、分散性好、形貌均一特殊、重复性好,产量大,适合于规模化生产,有利于MoO3基材料的实际应用,在光催化剂、气体传感器、电化学、场发射和气致变色以及光致变色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附:专利信息
专利名 一种MoO3片状结构的静电纺丝合成方法
申请公布号 CN 109205676 A
申请公布日 2019.01.15
申请号 201810999732 .4
申请日 2018 .08 .30
申请人 济南大学
申请人 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绘 刘裕 宋军超 褚姝姝 李行 马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