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吉林大学王策教授&卢晓峰教授: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模拟酶构筑和传感应用
2019/1/16 9:35:39 minhong

      酶催化是一类介于均相和非均相之间的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反应。自从2004年纳米酶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纳米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成为近年来酶催化领域非常引人关注的课题之一。相对于天然酶,纳米酶具有催化活性可调、环境稳定性优异、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相关领域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静电纺丝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简单通用制备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重要方法,其制备的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具有组成、形貌、结构容易调控的优点。另外,静电纺纳米纤维(包括部分无机纳米纤维)可以以无纺布的形式存在,拓展了其在催化、环境、能量存储和转换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近期吉林大学王策教授和卢晓峰教授等在爱思唯尔旗下期刊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题为“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aterials: A versatile platform for enzyme mimicking and their sensing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如图1所示,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金属氧化物、碳基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金属硫化物基复合材料模拟酶的构筑,讨论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结构和形貌的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类过氧化物酶和类氧化物酶性质,探索了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模拟酶材料催化活性的方法,归纳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模拟酶催化反应的机理,并详细总结了近期这些材料在高灵敏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图1. 不同种类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模拟酶构筑、催化反应机理以及传感应用。

  尽管目前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模拟酶材料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该领域所发表的工作仍然很少,也有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待我们去攻克。首先,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模拟酶材料催化活性相对于天然酶还很低,因此需要调控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的形貌、结构、尺寸以及结晶性等来提高其催化活性。目前,一些新颖的诸如空心、核壳、Janus等结构已经或者有望被用做高效的纳米酶材料。其次,目前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模拟酶材料在类过氧化物酶以及类氧化物酶催化反应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对于其他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水解反应的模拟酶催化活性还没有报道,还需要开发新颖的纳米酶催化剂以实现在更多反应中的应用。再次,酶对基底的优异的选择性是酶催化反应的一个重要优势。因此,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模拟酶材料的基底选择性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最后,在传感领域的应用中,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模拟酶材料的传感性能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可以借助其它例如荧光、电化学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检测手段。总之,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模拟酶构筑领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将来可以更广泛地应用在超灵敏生物检测、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作者简介

  王策教授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任吉林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1986年赴德国四大化学公司公派访问学者,1988年任吉林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美国爵硕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1999任教授,2001被评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13年任吉林省纳米纤维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973子课题等项目的资助,已在Prog. Polym. Sci.,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Small等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300余篇,文章被SCI引用7000余次。主持编写中英文书籍各一部(科学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在2004年获全国第二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称号和美国杜邦优秀青年教授奖,201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获中国丝鹭终身成就奖;被聘为东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和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分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

  卢晓峰教授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底开始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任教。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以及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已在Prog. Polym. Sci.,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Small,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A等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160余篇,文章被SCI引用4500多次。共同主持编写“有机纳米功能材料-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一书(王策,卢晓峰等著)。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主要研究领域为:(1)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材料;(2)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纳米材料;(3)纳米材料在催化、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