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芝麻棒状纳米纤维支架用于肿瘤治疗和皮肤组织重建
2019/11/28 22:19:46 admin

  芝麻棒是一种中国传统小吃,在麦芽糖棒的表面撒上芝麻而成,在中国很受欢迎。芝麻不仅给麦芽糖带来了丰富的香气,而且还提供了营养,使麻糖棒既美味又有营养。因此,受芝麻棒的设计策略和制作方法的启发,研究者利用不同的纳米颗粒,类似于芝麻籽,赋予支撑材料更多的功能。

  手术切除是实体瘤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肿瘤切除后复发是患者生存面临的主要挑战,其原因是肿瘤细胞未完全根除,特别是耐药癌细胞。此外,在慢性炎症微环境中,手术切除肿瘤后使伤口愈合受到损害。清除剩余肿瘤细胞,同时进行术后组织重建,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一种双功能生物材料,用于治疗残留的肿瘤细胞并在切除后治愈组织缺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老师课题组受中国芝麻棒设计策略和制作方法的启发,采用自旋涂布技术将CaCuSi4O10纳米颗粒涂覆在电纺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芝麻棒状电纺纳米纤维支架,该支架可有效用于肿瘤治疗和皮肤组织重建。CaCuSi4O10 NPs可以将近红外光能量转化为热能,光热转换效率为33.8%。将CaCuSi4O10 NPs包覆在纤维上,制备的支架具有芝麻状结构,具有肿瘤杀伤和皮肤组织重建双重功能。CaCuSi4O10 NPs使支架具有光热消融潜能,可快速杀灭体外肿瘤细胞。此外,芝麻棒状支架能有效抑制早期体内肿瘤生长,促进肿瘤术后创面愈合。复合支架通过利用CaCuSi4O10 NPs局部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Cu2+和SiO44-离子刺激体内血管生成和再上皮化促进慢性伤口愈合。因此,芝麻棒状支架可能为癌症的临床治疗和肿瘤手术诱导的组织损伤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Chinese sesame stick-inspired nano-fibrous scaffolds for tumor therapy and skin tissue reconstruction”发表于期刊《Biomaterial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18.12.012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