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论文推荐∣静电纺丝/仿生材料研究十年回顾
2018/11/20 16:00:18 admin

仿生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前沿交叉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受到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自然界的生命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几乎完成了智能操纵的所有过程,向自然学习物理化学的性质是智能新材料和新体系发展的永恒主题。正如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荷叶,具有定向吸附能力的壁虎脚,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蝴蝶翅膀,具有流动减阻功能的鲨鱼皮和具有超滑几乎无摩擦的猪笼草叶子等等。仿生智能材料的研究设计和开发,越来越依赖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利用各种现代化研究方法对自然生物材料的功能、结构以及性能进行深入观察和探究,将为我们带来取之不尽的新材料的设计研发灵感。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Editor-in-Chief: L.M. Zhou

  ISSN: 2452-2139 

  CiteScore: 1.81 

 

 

近期,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等在Elsevier期刊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in bio-inspired electrospun materials”的综述性文章。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科研人员在静电纺丝/仿生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该综述论文以电纺材料的多级结构的可控制备出发,如图1所示,分不同情况具体介绍了电纺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其在功能表面、膜分离、膜蒸馏、生物医学组织工程、柔性器件领域的典型应用。文章指出,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制备连续纳米纤维多孔材料的方法,对于仿生多级结构的高度可控制备显示出显著优势。电纺技术的发展,使仿生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及更广阔的应用。然而,对于如何仿生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既定功能间的本质决定性因素面的科学本质问题,有待于基础物化理论方面的进一步探究与完善,这也是未来仿生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绿色电纺技术”、电纺膜力学性能方面的加强以及电纺膜在柔性电子、仿生智能液体门控方面的研究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图1. 静电纺丝材料在仿生方面的应用分类

课题负责人介绍

侯旭,厦门大学化学院与物理学院双聘教授,目前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百人计划、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首批)、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漳州市产业发展顾问。

侯旭教授团队首次建立了新型仿生智能液体门控系统(液门),该液门系统突破传统固/液界面设计的限制,应用全新的动态固/液/液界面设计制备液体复合多孔膜系统。通过智能多孔高分子膜材料与功能液体的协同物理化学设计,制备的液体门控复合膜材料系统可应用于新一代高效节能海水淡化,油/气/水多相分离和航空航天燃料电池隔膜系统等应用领域。目前,已出版2本国际学术著作,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Nat. Rev. Mater., Nat. Comm., Sci. Adv.,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no Lett.等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SCI引用3000余次, H index = 27。2018年,侯旭教授还作为牵头客座编辑,邀请到来自于11个国家的顶级科研单位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37个学校/研究机构贡献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mall 上主办了多尺度孔道系统研究的专刊。现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委会物理化学部副主任、《应用化学》第十届编委会青年编委。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