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清华大学在高活性骨诱导膜的设计取得新进展
2018/9/4 14:12:06 qimiao

  近日,清华大学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毅博士(第一作者)开发了一种无需载入药物或生长因子即可实现体内诱导成骨的纳米纤维膜,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表界面领域著名期刊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上。

  尽管生长因子如BMP-2和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已经作为一种活性添加剂被用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或骨诱导膜的设计中,但是它们不可避免的都有副作用。比如BMP-2,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用量稍大时会导致前颈椎溶解等问题,即使用量小也会很快在体内环境中失去活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选用了元素递送策略,将一种含有多种促成骨微量元素的纳米无机材料nanosilicates负载入静电纺纳米纤维膜中,体内皮下异位成骨实验结果发现nanosilicates的载入可以明显的提高纤维的骨诱导性。这些结果表明,nanosilicates掺杂策略也许是安全、有效替代生长因子的新途径。

  Nanosilicates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其结构式是Na+0.7[(Mg5.5Li0.3)Si8O20(OH)4]-0.7 , 在体内它可以降解为硅酸根离子、镁离子等,这些离子都能显著地促进成骨分化。

  
图1 (a)nanosilicates的TEM图片;(b)nanosilicates的EDS曲线

  
图2 作者以1%、5%、10%的不同比例与PCL共纺,并成功地制备了工程化的基于nanosilicates的有机-无机复合纤维膜。表征了TGA、DSC和力学拉伸。

  
图3 皮下异位成骨实验。(蓝色箭头:材料区域;红色箭头:新生血管;绿色箭头:钙化区域)负载nanosilicates的纤维明显出现诱导钙化的能力,而纯纤维却几乎没有。

  论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Xbgy3IyxDpVT5

  Electrospun nanosilicates-based organic/inorganic nanofibers for potential bone tissue engineering,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172 (2018) 90-97.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