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静电吸附面罩
2018/6/6 9:35:20 admin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严重,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用于监测和防护人体各功能区的可穿戴式防护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可穿戴式防护设备的过滤机制主要是物理过滤、物理吸附等,其过滤机制单一,寿命短,对大颗粒的过滤效果较好,但对小颗粒的过滤效果却极为有限,尤其是空气中悬浮的超细粒子(粒径<1μm),传播距离远、比表面积大、易携带病毒,吸入人体后易在呼吸道、肺泡等沉积,甚至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这类防护设备尚不能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求。

日前,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张弛研究员王中林院士指导的团队,基于聚偏氟乙烯(PVDF)静电纺丝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制了自驱动静电吸附面罩。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7126–7133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国旭和硕士研究生聂锦辉。

该面罩可收集人体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并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转换为电能,为静电吸附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对于微细粒子的捕集作用非常有效。经过静电纺丝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透气性,本身具有良好的物理过滤效果(图a/b),这种物理过滤机制和静电吸附的耦合,进一步增强了对微粒的捕集作用,不仅对大颗粒的过滤效果明显,而且对小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的过滤十分有效(图b/c/d),膜片的过滤寿命也大大延长。经过前后间隔30天的4小时连续测试发现,面罩对大颗粒的过滤效果始终维持在99.2%以上,而对极小颗粒的移除效率也高达86.9%(图e/f)。

图片1.jpg

图(a)人的吸呼机械能经过摩擦纳米发单机收集转化为电能;(b)面罩静电吸附的三个过程(i) 空气中的颗粒与薄膜接触(ii) 通过接触起电和电荷转移等方式使得不带电的颗粒带电,(iii)随着颗粒在薄膜的进一步深入,所有的颗粒都被吸附。(c)薄膜过滤后的区域和未过滤的区域微观图像对比;(d)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过滤效果与单一薄膜的过滤效果的对比;(e)4小时连续过滤测试;(f)30天后四小时连续过滤测试。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