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西南大学包淑娟教授:磷化物纳米颗粒复合纳米材料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研究
2018/6/5 10:22:03 admin

背景知识:氢气燃料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极有可能成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代替品。电解水析氢是一种可持续的有效方法,但其效率的提高需要高效的电催化剂。目前贵金属铂可用作常规的析氢反应催化剂,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从而限制了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研工作者在开发非贵金属HER催化剂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过渡金属磷化物是继过渡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氮化物之后出现的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具有与前两者相似的物理性能以及更加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被誉为“准铂催化剂”。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如低温磷化、液相水热等制备的磷化物尺寸较大,催化位点仅位于催化剂表面,故其活性位点利用率低,并且磷化物单独组分导电性差。因此,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过渡金属磷化物繁冗活性位点以达到其催化剂利用率最大化;如何更好地提高磷化物的导电性;如何使其催化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成为目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的几大难题。

近日,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西南大学包淑娟教授和徐茂文教授团队使用简单的静电纺丝方法,首先将过渡金属阳离子(铁、钴、镍、铜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固定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中,然后经过氢气氛围控制还原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系列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支撑的磷化物纳米颗粒复合纳米材料。相关成果以题目“Nanosized Metal Phosphides Embedded in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for Enhanced Hydrogen Evolution at All pH Values”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963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的博士生敏强叶萃,通讯作者为西南大学包淑娟教授

该方法以过渡金属阳离子为金属元素源,以磷酸根为磷源,可通过原位氢气还原得到磷化物。由于还原过程中PVP热解残留了大量的孔结构,这种孔结构既限制了高温下磷化物的团聚,又为后续催化应用中离子的传递提供了通道。而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又扮演着电子传输的桥梁,他们将得到的Ni2P@NPCNFs复合材料应用于析氢反应中,在pH = 0-14之间均表现出极其优越的催化性能,且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该方法制备的磷化物复合材料有望在绿色能源存贮与转化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upload%2F20180524%2F52511527143683965.jpg
论文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710150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