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履历
陈家庆,男,汉族,1970年6月生于湖北省兴山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为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国际水协会(IWA)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会员。1991年7月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油气钻井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后来校工作至今。1999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晋升为教授;2005年11月~2007年1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法国石油研究院(Institut Fran?ais du Pétrole, IFP)的应用化学与物理化学部从事科研工作。2008年5月~2009年6月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2009年6月~2016年10月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上半年参加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认证(IPMA)项目学习,并获得高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证书(IPMA-CP);2016年9月~2016年11月参加北京市委党校第4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现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委员,“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环境工程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评审/预算评估/视频评审阶段)、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部分省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并担任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新型材料连接成形、油气集输处理、油气水排放污染控制、环保设备设计开发、传质与分离过程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研究成果
2011年左右创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先后到挪威科技大学(NTNU)、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研究中心(Statoil Research Center)、英国克利夫兰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德国亥姆霍茨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ZG(原简称GKSS研究中心)、英国焊接研究所(TWI)、荷兰ProLabNL公司、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U University Amsterdam)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考察,科研工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并力求取得自主创新突破。结合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油气开发水下钢结构维修、海洋油气输送管线铺设、油井产出物高效紧凑多相分离处理、成品油流通消费环节安全环保、炼油化工领域节能减排等方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实现了自主设计研发,尤其是气旋浮污水除油、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破乳、管式油气水分离、微细气泡发生技术与设备接近工业化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油气开发工程安全保障和绿色环保分离工程配套设备的设计研发水平。
迄今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或参与承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总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累计主持承担科研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以第一/第二作者或通信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EI、SCI等检索收录50多篇;作为主要发明(设计)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编写出版教材或论著2部,主持编写出版教材或论著4部(《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石油石化工业环保技术概论》、《油气回收与排放控制技术》、《ANSYS FLUENT技术基础与工程应用 - 流动传热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领域》)。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承担的代表性科研课题如下:
1. “面向加油站的烃类VOC回收处理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B25;2005年9月 ~ 2008年9月)。项目负责人。
2. “水下钢结构修复用摩擦叠焊的连接机理和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675022;2007年1月 ~ 2009年12月)。第一承担人:承担测试试样结构设计、FHPP单元成型过程流体动压效应的模型建立及其数值模拟等工作。
3. “水下摩擦叠焊的摩擦液柱填充机理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073017;2007年1月 ~ 2008年12月)。主要参与人:负责摩擦叠焊单元成形过程的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4. “深水钢结构裂纹修复关键技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题课题(项目编号:2006AA09Z329;2007年1月 ~ 2009年6月)。主要参与人:负责摩擦叠焊成形过程中塑性金属材料流动情况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5. “深水海管铺设焊接工艺及设备国产化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专题”重大项目“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子课题(项目编号:2006AA09A105-7;2006年10月 ~ 2010年12月)。主要参与人:负责管道全位置双炬自动焊接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研制工作。
6. “紧凑型高压/高频脉冲电破乳器的关键问题研究”,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7. “紧凑型静电预聚结原油脱水的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项目编号:2007AA06Z225;2007年12月 ~ 2010年12月)。项目负责人。
8. “高速牙轮钻头单金属浮动密封机理与滚子轴承延寿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0874018;2009年1月 ~ 2011年12月)。项目负责人。
9. “油田采出水旋流气浮一体化除油技术研究”,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年度技术开发(合作)项目(项目编号:Z04SJ-2010-ZS-0024;2010年1月 ~ 2011年6月)。项目负责人。
10. “原油高效脱水技术机理研究及设备研发”,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年度技术开发(合作)项目(项目编号:Z04SJ-2010-ZS-0025;2010年1月 ~ 2011年8月)。项目负责人。
11. “轴向涡流三相分离装置研发”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年度技术开发(合作)项目(项目编号:Z04SJ-2010-ZS-0026;2010年1月 ~ 2011年7月)。项目负责人。
12. “新型原油和生产水高效处理技术研究—气浮旋流一体化水处理技术研究”,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NOOCRC(LTD)-JB-2010-ZHKY-001;2010年12月 ~ 2012年4月)。项目负责人。
13. “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用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的机理与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079006;2011年1月 ~ 2013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4. “水下摩擦叠焊原理样机研制及工艺研究”,国家“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底管道检测与水下结构物修复关键技术”专题课题“基于摩擦叠焊的水下结构物修复技术”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AA090302;2011年10月 ~ 2015年12月)。主要参与人。
15. “高频/高压原油脱水电源及内置静电聚结模块高效脱水技术研究”,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项目(2012年08月 ~ 2016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6. “原油脱水用紧凑型管式静电聚结技术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年01月 ~ 2015年12月)。主要参与人。
17.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相关机理与特性研究”,2014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类)(项目编号:KZ201410017019;2014年01月 ~ 2016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8. “微气泡性能评价”,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公司技术服务项目(项目编号:CY-HB-13-ZC-158;2013年01月 ~ 2014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9. “微气泡性能评价试验(二期)”,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公司技术服务项目(项目编号:RL-15-ZC-SNG-007;2015年01月 ~ 2015年12月)。项目负责人。
20. “气浮旋流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放大研究”,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CL2014RCPS0090RNN;2014年06月 ~ 2015年10月)。项目负责人。
21. “炼油企业油水快速分离技术研究 -- 炼化企业污水气旋浮高效除油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合同编号:314083;2014年01月 ~ 2016年12月)。项目第二负责人。
22. “加油站埋地油罐机械清洗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IT&TCD20150317;2015年01月 ~ 2017年12月)。项目负责人。
23. “原油电脱盐污水预处理用气泡增强型轴向入口旋流分离技术研究”,2016年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项目(B类),2016年12月 ~ 2017年12月。项目负责人。
24. “单罐双级紧凑型气旋浮污水除油技术基础性研究”.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项目编号:SE-17-ZC-YF-002,2017年02月 ~ 2018年02月)。项目负责人。
25. “海上油田老化油处理紧凑型电聚结破乳器研究 —— 老化油聚结破乳实验及样机试制和测试”,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项目编号:CCL2016RCPS0150RCN),2016年11月 ~ 2018年09月。项目负责人。
26. “高效原油脱水处理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海外重点区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海外目标油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及方案研究”之子课题(项目编号:2017ZX05032005-002),2017年01月 ~ 2020年6月。项目负责人。
27. “100m3/h炼化企业污水气旋浮高效除油工业试验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合同编号:317009-2),2017年07月 ~ 2019年07月。“产学研”三家单位联合承担,项目第二负责人。
28. “联合站高效分水与低温破乳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研项目“油田采出液高效处理技术研究”(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总经费5590万元)之任务二,2017年01月~ 2019年12月。任务二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