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专家风采 > 专家详情
专家图片
吴伯荣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系

个人履历

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环境材料系主任。

1997 年起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任高级工程师,2002 年任教授级高工,2007 年 6 月调入北京理工大学 化工与环境学院工作,2015 年 5 月转材料科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及储能器件, 主要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器件与相关关键材料,以及热电材料、 吸波隐身材料等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作为第一课题责任人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 重大专项、国 防军工、省部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等重大课题二十余项,曾负责建设完成锂离子动力电池中试生产线、镍 氢动力电池中试线、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兆瓦级储能电站等重大工程项目,研发产品先后用于电动汽车、 风光储互补微网发电系统以及军用装备等领域;目前承担有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新能源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多项与企业间科技合作课题。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 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80 余篇,申请专利 35 项(已获授权 18 项),出 版专著(合著)二部、译著一部。

教育经历

2000 年 9 月至 2006 年 6 月: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 年 9 月至 1994 年 6 月: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1 年 9 月至 1985 年 6 月: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5 年 5 月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系工作,任能源与环境材料系主任,教授、博 士生导师

2007 年 7 月至 2015 年 4 月,在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环境与能源系工作,任环境与能源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 年 6 月-2007 年 6 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粉末冶金及特种材料研究所、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等职。

社会任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委员;动力电池北京市 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及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精细陶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 员;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动力电池及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及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各类新型储能器件材料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 电池、超级电容器、相变储能、储能电站、电动车用电池系统等材料与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同时也开展 有关热电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特种胶粘剂等功能材料研发工作。


研究成果

今年来主要负责科研项目

[1] 国家科研基地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高比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

[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新型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的研究开发”

[3]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重大项目“动力电池高能量高功率宽温度改性关键技术”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应用基础研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性能及充放电过程动力学研究”

[6] 国家 863 计划先进能源主题项目“长寿命锰酸锂系储能电池关键技术与示范”大规模锂离子电池储能 电站及凤光储互补微网发电系统研制与示范应用

[7] 国家 863 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一期)锰 酸锂体系动力电池规模产业化技术攻关课题(子课题)“动力电池基础理论研究”

[8] 国家支撑计划“高纯无水氯化锰分离提纯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生产过程中杂质的分离鉴定和产品 质量控制方法”课题

[9]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10]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兆瓦级锂离子储能电池组及风光互补微网发电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

[11]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示范”

[12]  国家 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电动汽车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系统研发”

[13]  国家 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用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组系统及其应用技术”课题

[14]  国家 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组及其管理模块”课题

[15]  国家 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用镍氢动力电池辅助系统及其控制模块”课题

[16]  国家 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EQ7200 混合动力轿车用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2”课题

[17]  国家 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EQ7200 混合动力轿车用超级电容器及其关键材料研究”课题

[18]  国家 863 材料领域重大创新项目“288V/100Ah 密封镍氢动力电池研制”课题

[19]  国家 “863”项目“电动汽车用密封镍氢动力电池的研制”

获奖情况

[1] 锂离子电池新型安全保护材料与技术;获 2008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混合动力车用镍氢动力电池与系统;获 2010 “神华”杯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二等奖;

[3] “混合动力客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组系统”获 2007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密封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获 2002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混合动力客车镍氢动力电池及系统,获 2009 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 “535/DF31 用热子元件及定型研究”,获 2001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7] “军用计算机防泄漏材料(C:吸波材料)”,获 1997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选矿新型跳汰介质的研制与应用,获 2012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热门排行
1
采用电纺丝法制备了前驱体纳米纤维膜,固化的纳米纤维均匀分布。在随后的热解过程中,PVP被碳化成相互连接的3D碳骨架,纳米纤维形态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分享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请使用谷歌,360极速,火狐或Edg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