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应用案例 > 环保材料 > 详情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
2023/8/17 14:21:26 admin

导语

本期内容精选了天津工业大学康卫民教授、江南大学魏取福教授、江南大学樊玮教授、深圳大学何传新教授、东华大学莫秀梅教授和浙江大学张辉教授等团队的6篇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在太阳能、日间辐射冷却膜、催化剂及多功能敷料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供大家了解学习。

 

1、天津工业大学康卫民教授团队Solar RRL:静电纺丝在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中的应用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218.png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220.png

 

➣背景:新兴的太阳界面蒸发(SIE)技术是解决淡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纳米结构,往往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性能,有助于构建性能良好的太阳界面蒸发器。

 

➣主要内容1:天津工业大学康卫民教授和鞠敬鸽发表综述,从结构、形貌和性能等方面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中的应用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进展。

 

➣主要内容2:然后总结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中应用目前面临的问题。这些系统的讨论可以为未来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用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https://doi.org/10.1002/solr.202300382

 

2、江南大学魏取福教授Int. J. Biol. Macromol.:香烟废料中醋酸纤维素的再生和改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586.png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587.png

 

➣背景:香烟废料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垃圾,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然而,这些废物含有醋酸纤维素(CA),可以回收利用,转化为新产品的原料。

 

➣方法:江南大学魏取福教授对香烟烟过滤嘴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CFCA)纳米纤维膜。将盐酸四环素(TC)包封在纳米纤维中以防止细菌感染。

 

➣创新点1:CA和CFCA均能有效地作为稳定的药物载体,体外释放持续。结果表明,载药的CA和CFCA纳米纤维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

 

➣创新点2:根据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评价,CA和CFCA纤维垫没有细胞毒性,细胞活力结果相似。因此,由CA和CFCA制成的tc负载纳米纤维表现出适合伤口愈合应用的性能。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3.126266

 

3、江南大学樊玮教授 J. Mater. Sci. Technol.:含氟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实现耐用且抗老化的日间辐射冷却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1044.png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1046.png

 

➣挑战:近年来,聚合物基辐射冷却膜因其易于加工、成本低和独特的光学性能而被广泛报道。然而,个人日间辐射冷却材料所期望的高太阳光反射率很容易受到环境老化、高温和紫外线(UV)照射的影响,导致大多数聚合物的冷却性能下降,不利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方法:江南大学樊玮教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展示了一种新型含氟结构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PINF)膜。

 

➣创新点1:所得的PINF膜具有高太阳光反射率、抗紫外线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可实现抗老化的日间辐射冷却。

 

➣创新点2:在室外太阳照射下,在老化试验中,PINF膜的阳光反射率可连续720 h保持恒定,具有持久、长期的个人日间辐射制冷性能。


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3.07.011

 

4、深圳大学何传新教授等人Chin. J. Catal.:GaN/In2O3异质结构的界面工程用于高效电催化CO2还原成甲酸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1449.png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1451.png

 

➣挑战:电催化CO2还原反应制备甲酸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消耗CO2和缓解能源危机的方法。铟基电催化剂已显示出生产甲酸盐的巨大潜力。但其长期稳定性和选择性不理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方法:深圳大学何传新教授等人通过静电纺丝和共晶镓铟在煅烧过程中的相变,构建了GaN-和In2O3包封的多孔碳纳米纤维异质结构。

 

➣创新点1:在0.5 mol L−1 KHCO3水溶液中,GaN和In2O3纳米颗粒包封的多孔碳纳米纤维作为eCO2RR电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甲酸选择性,法拉第效率为87%,最大分电流密度为29.7 mA cm−2

 

➣创新点2:GaN组分在In2O3相中诱导了更高比例的O空位,从而提高了CO对甲酸的选择性。GaN和In2O3之间的界面可以降低生成甲酸酯的关键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提供优越的eCO2RR性能。

 

➣创新点3:此外,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框架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使活性位点能够充分暴露。


https://doi.org/10.1016/S1872-2067(23)64455-9

 

5、东华大学莫秀梅教授等人Adv. Fiber Mater.:用于治疗烧伤、缓解疼痛和肿胀以及无疤痕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纤维敷料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1977.png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1979.png

 

➣背景:皮肤烧伤是最常见的皮肤损伤形式之一,常伴有水肿疼痛、感染化脓、组织再生缓慢、瘢痕形成严重,严重影响创面愈合,影响生活质量。

 

➣方法:东华大学莫秀梅教授等人制备了多功能静电纺丝聚(l -乳酸-羟基乙酸酯)/明胶(P/G)为基础的敷料,以协同利用薄荷精油(T),烧伤软膏(B)和牛至精油(O) (P/G@TBO)的治疗效果,用于损伤和烧伤模型的皮肤再生。

 

➣创新点1:P/G@TBO膜可在24小时内持续释放生物活性因子长达72小时,并显著促进细胞迁移(P/G@TBO, 89%,对照组,51%)。P/G@TBO膜在体外也显示出显著的血管生成作用以及抗菌和抗炎特性。

 

➣创新点2:P/G@TBO敷料能够在大鼠全层切除缺损模型中快速愈合(ca. P/G@TBO,伤口愈合100%,对照组,95%)长达14天。

https://doi.org/10.1007/s42765-023-00320-5

 

6、浙江大学张辉教授Chem. Eng. J.:金属有机框架和石墨烯量子点结合纳米纤维作为昼/夜抗菌生物保护的双重刺激响应平台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2448.png

康卫民教授、魏取福教授、莫秀梅教授、何传新教授等关于“静电纺丝”的6篇最新研究成果2450.png

 

➣背景:开发先进的抗菌纳米材料对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实现生物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浙江大学张辉教授基于电纺聚己内酯/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PQ)纳米纤维膜(NFMs),结合柚皮素负载的沸石咪唑酸框架-8 (NAR@ZIF-8)和石墨烯量子点(GQDs),开发了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双刺激响应纳米平台。

 

➣创新点1:这些NFM纳米平台可以同时用作“智能”ph响应控释和光催化系统。NAR被包裹在ZIF-8通道的微孔结构中,其负载能力为22.57%。NAR@ZIF-8-和加入GQDs的PQ (PQZG)纳米纤维表现出增强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创新点2:pH触发的NAR释放和光诱导的ROS生成提高了PQZG NFM的抗菌功效,形成了双刺激响应纳米平台的协同化学光动力策略。此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QZG NFMs无毒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5365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