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专家观点 > 详情
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团队2022年1-6月IF>15的9篇文章
2022/8/15 9:00:29 admin


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IF 16.744 ) :可控合成柔性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纤维薄膜 2022.6.17

图片1.png

 

图片2.png

 

 

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 醋酸锆胶体Zr(Ac)4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和闫建华教授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水基溶胶中通过分子空间位阻效应限制醋酸锆胶体,然后通过静电纺丝将其组装成纳米纤维,最后,进行热处理获得柔性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纤维薄膜。

 

创新点1:报告了一种聚合物纳米反应器介导的限制策略,用于可控合成高密度和单分散 ZrO2 SQDs 纳米纤维薄膜。

 

创新点2:纳米纤维中ZrO2量子点的含量高达84.5% wt%。该量子点纳米光纤具有柔性,表面积为1245 m2·g−1。量子点纳米纤维具有可见光驱动的二氧化碳转换活性。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7614

 

2、Small ( IF 15.153 )具有纳米门控通道的亚纳米孔工程纤维气凝胶分子筛用于可逆分子分离 2022.5.24

 

图片3.png

 

图片4.png

 

 

材料:原硅酸四乙酯(TEOS)、水、叔丁醇、草酸、PSPVDF SiO2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和斯阳研究员首先采用相分离式静电纺丝、溶胶-凝胶静电纺丝和纳米空间受限链堆积调制等方法制备了PS/PVDF海绵纤维分子筛和SiO2海绵纤维分子筛。然后经过均质化和冷冻干燥,制备了亚纳米孔工程纤维气凝胶分子筛。

 

创新点1:本文提出了一种二元介面重构策略来开发具有可逆纳米通道的仿生亚纳米孔工程气凝胶分子筛(NAMSs),其中亚1纳米孔(≈7 Å)提供耦合尺寸-热力学门控功能,以可逆的方式实现分子识别和捕获。

 

创新点2:纳米纳米材料具有极性可逆吸附特性,吸附质分子被各栅吸收海绵纤维分子筛识别,有利于1,3,5-三甲基苯/乙二醇的尺寸/界面协同诱导选择性分离,分离系数高,吸附速率快。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202173

 

3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IF 19.924 ):多孔PI纳米纤维膜内液态电解质自聚合构建高导电性和热机械稳定的准固态电解质 2022.5.15

 

图片5.png

 

图片6.png

 

材料ODA 粉末、DMFPMDA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和闫建华教授首先采用溶胶-凝胶静电纺丝,然后进行阶梯热处理,制备具有550°C高耐热性的多孔PI NF薄膜,最后在25°C下在多孔NF薄膜中由LiPF6引发DOL自聚合。

 

创新点1LiTFSI可以促进自聚合反应,DME可以固化QSE并提高热稳定性。此外,PI中的酰亚胺环对聚二氧戊环(PDOL)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具有均匀离子导电网络的致密QSE薄膜,有助于建立均匀的Li+通量。

 

创新点2:所得QSE薄膜表现出高室温离子电导率(2.9 × 10-3 S cm-1),高机械强度(31 MPa)和高耐热性(160 °C)。具有 ≈18.7 mg cm-2高正极负载的LiFePO4||QSE||Li电池,在0.5 C的高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室温下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8%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1496

 

4Nature Communications ( IF 17.694 ) :三维反应静电纺丝直接制备交织卷曲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 2022.5.12

 

图片7.png

 

图片8.png

 

 

材料:六水氯化铝(AlCl3·6H2O)、异丙醇铝(AIP, Al(C3H7O)3、正硅酸四乙酯(TEOS, Si(OC2H5)4)、草酸、乙醇、PEO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和斯阳研究员展示了一种电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三维反应静电纺丝直接制备了具有交织卷曲纳米纤维结构的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

 

创新点13D交织卷曲纳米纤维陶瓷气凝胶(ICCAs)在不断裂的情况下从原始形态拉伸到100%的拉伸应变,同时在超过40%的拉伸应变、60%的压缩应变或90%的屈曲应变的大变形下表现出优异的恢复性能,以及100,000次循环的抗疲劳能力。

 

创新点2-196 ~ 1400℃温度范围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在1300℃下煅烧1 h后仍具有可重复拉伸性能。该方法还可制备长170 cm、宽130 cm、高12 cm的大型纳米纤维气凝胶。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0435-z

 

5Nano Today ( IF 18.962 )::−196-1600℃具有超弹性的多相陶瓷纳米纤维2022.3.26

 

图片9.png

 

图片10.png

 

 

材料 氯化铝、异丙醇铝、原硅酸四乙酯、草酸、氯化镁、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酰胺和乙醇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和斯阳研究员先制备双相溶胶,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对溶胶进行快速纤维凝胶化,制备纤维凝胶。最后将得到的纳米纤维凝胶进行煅烧,形成气孔较少、相对致密的陶瓷体。

 

创新点1纤维陶瓷设计的优势在于晶粒生长过程中α-氧化铝和莫来石之间的相互抑制,小晶粒和稳定非晶相的协同作用确保了晶粒与MPC-NFs的尺寸匹配,使陶瓷在高能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多维柔韧性和结构稳定性。

 

创新点2:得到的MPC-NFs具有均匀分布的纳米晶粒,周围有稳定的非晶区域,并在超低(196°C)和超高温(1600°C)下保持柔性。将MPC-NFs组装成二维或三维陶瓷,具有特殊的机械灵活性和优越的耐高温性能,为极端条件下的隔热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材料。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22.101455

 

6ACS Nano ( IF 18.027 ):具有纳米纤维-颗粒二元协同结构的全陶瓷弹性气凝胶绝热性能研究 2022.3.15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材料:乙酸锆、正硅酸乙酯、聚氧乙烯醚、草酸、乙醇、乙酸乙酯、水、硼酸、硅颗粒状气凝胶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和斯阳研究员首先使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制备了柔性 ZrO2-SiO2 纳米纤维膜。然后通过超声波辅助冷冻成型工艺和热处理制造纳米纤维-颗粒气凝胶(ZNGA)

 

创新点1设计并制作了片状多孔结构和叶状纤维-颗粒二元网络的陶瓷纳米纤维-颗粒复合气凝胶。所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超轻质量、超弹性、可恢复压缩应变高达80%、机械强度大等特点。

 

创新点2:在1000次循环压缩后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塑性变形为1.2%,在−100 ~ 500℃范围内具有不随温度变化的动态力学稳定性,在−196 ~ 11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工作温度。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09668

 

7、ACS Nano ( IF 18.027 ):稳定在非晶态TiO2纳米纤维上的Ga单原子用于高效选择性电催化氮还原 2022.3.10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材料:聚碳酸丙烯(PPC)、异丙氧钛(TiP)、乙酸(H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氯化镓(GaCl₃) 、盐酸(HCl)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刘一涛研究员首先静电纺丝,制备出前驱体纳米纤维膜。将静电纺丝后的前驱体纳米纤维膜置于消声炉中,退火1 h,莲藕状α-TiO2纳米纤维。最后,将Ga SA沉积到α-TiO2纳米纤维得到Ga SA/a-TiO2纳米纤维。

 

创新点1合成了莲藕状的α-TiO2纳米纤维,由于其比表面积大,易于电解质渗透,并且在整个块体中含有丰富的VO,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高活性的基体。

 

创新点2p-嵌段金属GaSA的形式沉积在该基质上,由于抑制了HER副反应,N2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0.1 V的极低势垒下,催化剂用于NRR,具有显著提高的NH3产率(24.47 μg h−1 mg−1)和FE48.64%)同时获得了高的产率。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10059

 

8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IF 16.823 ):具有仿生密闭保护结构、超稳定、自愈合的纤维膜用于制造可呼吸电子皮肤 2022.2.25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材料: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氨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NH2-PDMS-NH2, ATPDMS)

 

方法:东华大学丁彬研究员、李召岭研究员受生物皮肤的自愈合和传感特性(温度和触觉)的启发,基于超分子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一种本质上自愈合的热变色纤维膜。

 

创新点1首次开发了具有仿生约束结构的本征型自愈合纤维膜,并通过界面氢键将其组装成全纤维结构的电子皮肤。

 

创新点2:由于系统中引入了热致变色微胶囊,所得到的纤维膜显示出热致变色功能。此外,在没有外部粘合剂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调整纤维膜的表面化学结构,通过利用在不同功能层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的氢键来组装电子皮肤传感器。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0226

 

9Advanced Materials ( IF 32.086 ):制备用于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CO2还原为CH4的柔性介孔黑色Nb2O5纳米纤维薄膜 2022.2.19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铌乙氧基盐(Nb(OEt)5)、乙醇和乙酸

 

方法:东华大学闫建华教授,丁彬教授首先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聚合物模板,以铌乙氧基盐(Nb(OEt)5)为前驱体的混合NF薄膜。然后,进行煅烧,最后,在Nb2O5 NFs中引入OVs形成黑色的Nb2O5纳米纤维薄膜。

 


0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