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专家观点 > 详情
纳米之火,可以燎原
2020/3/30 11:57:09 admin

最早让我有写点儿什么的想法是在几周前。有朋友转发了今日头条上题为“纳米纤维膜口罩企业:4天去4年库存,起死回生还是昙花一现”文章。先把文中精彩的创业故事放在一边,它让我回忆起2004年夏幼南教授发表在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的一篇综述,有着类似形式的题目“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s: Reinventing the Wheel?”,翻译过来是:“电纺纳米纤维,有意义吗?”。16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答案。一开始在学术圈里找,后来又到产业界来找,过去在找,今后还会继续找下去。


口罩只是纳米纤维的应用方向之一。在今年疫情肆虐的时刻,静电纺丝技术的产业先行者们相继实现了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的量产,在传统熔喷无纺布大量缺货的情况下,替代为口罩的核心材料,这才让我们能有一块布挡在病毒前面。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昙花一现,我只知道它现在开的很灿烂;我不知道该不该把纳米纤维定义为一个产业,我只看到现在的客户都是拿着几百万的预付款排队提货。


作为一个静电纺丝领域的技术人员,我见证了这个技术十六年来从起步到发展,从实验室到企业的整个过程。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了国内首个面上项目,那时候的实验仪器基本是学生买配件自己搭建的,那时候美国唐纳森公司的Ultraweb纳米滤芯已经在5年前上了伊拉克战场。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支持过的关于静电纺丝和纳米纤维的项目数量约800多项,累计经费支持超过3个多亿,实验室的科研仪器有北京永康乐业公司十年的老品牌,产业化公司有上海云同、上海科涤、重庆中纳、佛山轻子、苏州能环、河北华纺、河北亿利、南京美埃等一系列从上游装备到下游产品的推动力量。唐纳森中国公司的销售总监辞职后承包了某厂一条生产线的全年产品订单。这就是变化,是今天一切结果的基础。


不得不承认,静电纺丝产业“同志仍须努力”。在技术上,需要解决量产设备、产品性能提升和功能化改性的一连串的现实问题;在转化上,需要兼顾产品切入点和成本,打通材料、工艺、设备的关联性,实现从安全环保到员工培训等细节的真正落地。这些都做好了,也不过是让客户看到一个可信赖的产品的第一步。


在2020年全国人民齐心抗击病毒的历史时刻,众多静电纺丝和纳米纤维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们在自保与拼搏、在等待与寻找、在继承与创新中做出选择时所表现出的这份勇气与执着,足以支撑起产业发展的未来,迎来辉煌的明天。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分享